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好吃莫过饺子

已有 3139 次阅读 2017-1-28 20:08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饺子, 传统, 发扬

好吃莫过饺子

岳爱国/文

何为饺子,或曰何为水饺?《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史书中讲,饺子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有关书籍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中国人新春佳节吃饺子,寓意顺遂,以示来年吉利祥和。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而今天的人们对煮食饺子,除仍保留着作为贺岁食品的传统习俗外,又将其列为了日常饭食,食用范围宽泛了许多。

老话儿讲:舒服莫过倒着,好吃莫过饺子。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来说,这条定律基本是靠谱的;而对于80后及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这条定律的前半截还好使,而后半截就不那么好使了,起码对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那么好使。

饺子对于现代意识强烈的年轻人来说,只不过是众多食品当中的一种,基本可以归位于快餐之列,且排名还很靠后。也就是说,饺子在他们的眼里基本不入流。

可就是这种极富中国味儿的传统吃食,对于我们这些年龄稍长一些的人们来说,却是绝对的美味!至今未变,估计终生难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25岁之前所吃过的饺子的顿数,是基本可以数得清楚的。因为在那个清贫的岁月里,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会吃上一顿、两顿的饺子。而那时一年当中的重要节日不外乎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四大节日;至于重要客人来访,那属于小概率事件,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样算下来,一年能吃上饺子的次数,绝超不过十顿,甚至还要更少。

在经济条件还不富裕的岁月里,能否吃上饺子是一回事;即使吃上了饺子,饺子的丰俭水平则是另一回事。大家都看过电影《白毛女》,在这部片子的插曲《北风吹》唱段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大婶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在太行山地区,如山西、河北一带的老百姓管玉米叫玉茭。过年了,穷苦人家也要吃上一顿饺子。隔壁好心的大婶看到杨白劳一家生活凄苦,于是,便送了一点儿玉米面,让杨家也能过上一个囫囵年。大家知道,再好的玉米面也是无法包成饺子的,所以,在玉米面中还要再掺上一些儿诸如红薯面、高粱面之类具有粘合作用的粮食,才能包得成饺子,好歹下了锅煮不破。因此可想而知,这样的饺子能好吃得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也曾吃过水平极简约的饺子。那还是在我不记事的年代,所经历过的是母亲后来讲给我的。那时,我们还未到北京,母亲带着我在老家生活。过年了,准备包饺子吃。白面不多了,就只好掺了一些高粱面;没有多余的钱买肉,就只好吃素胡萝卜馅儿的。就这样,我们娘俩过了一个极其寡淡的春节。好在那时的我还处在懵懂的年龄,所以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向母亲提出抗议。当听到母亲讲这件曾经的往事时,我已是成年,既为旧岁的艰辛而唏嘘,也为母亲带我的不易而感激!

想吃饺子是贫困年代的一种渴求。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某一天我感冒了,没有去上学。母亲临上班前对我说,你今天想吃什么就做点什么吧。我马上想到了饺子。便问:吃饺子行吗?母亲说:你只要会做就行。那个年代的双职工子女虽都会做饭,如蒸窝头、蒸米饭及简单的炒菜等,但要我单独包饺子却还是头一回。说做就做,按照能够忆起的大人包饺子的程序,和面、剁馅儿、拌馅儿、包、煮,最后居然成功了,虽然饺子做得淡而无味(盐放少了,且不懂应加一些黄酱),但却吃得津津有味,毕竟是吃饺子,且是我独立完成的劳动成果。

想吃、爱吃饺子是那个年代人们的共性。记得在我小学五年级的后半学期,因“文革”学校停课,便随母亲回山西文水老家探亲。其间,去了峪口的一个亲戚家里做客。亲戚极热情,包了饺子来款待我们,谁知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家孩子本来就多,我们又去了四口人(我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所包的饺子供不上吃,煮一锅端上来就吃光了,再煮一锅端上来又吃光了,急的我家亲戚直让我们喝饺子汤。其实,吃到后半段,众人都已吃饱了,但一个个都是肚饱眼谗,再加上好吃的饺子吃到口滑,明明都已撑得不行了,还不愿意放下筷子。此事虽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仍极清晰地收藏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参加工作以后,凡出差是有一定的就餐补助的(每日补助多少已忘记)。每到中午饭点,几个同伴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去吃饺子。买四两饺子(一两六个),花上0.48元,再交四两粮票,既解饱,又解馋,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现如今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能够吃上饺子已绝对不是问题了,问题是何时吃?是买着吃还是自己包着吃?等等。年龄大一些的,如爷爷、奶奶辈儿的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包着吃,一是卫生,二是想吃什么馅儿就包什么馅儿的,符合自己的口味。中年人如叔叔、阿姨辈儿的,因还在工作,往往会买上一些速冻饺子,三鲜、羊肉大葱、猪肉茴香、猪肉白菜馅儿的都买上一包,想吃了,点着火煮上一锅就可以了。而年纪轻一些的小字辈儿,第一,他们绝对不自己包饺子,也不太会包饺子;第二,在他们的冰箱里也鲜有饺子的形象出现;第三,在他们回老家儿蹭饭时,父母问吃不吃饺子,他们能够回答出“随便”二字,那就算是令父母最爱听的结果了。

再过若干年(究竟是几年实在无法预估),当钟情于饺子的一代人们都作古以后,饺子会沦为何等境地?无法想象。往好处想,也许,我们的后人们要发扬国粹,使饺子这种传统美味重新登上大雅之堂,并扬名四海;往不好不坏处想,饺子就是众多快餐中的一种,无奈了就要上一盘,好歹解一时饥饱;往坏处想,饺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饺子”二字彻底被冷冻了起来,只在字典中才可以查询得到。

若是上述后者,将会是饺子的没顶之灾,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为此,作为过来人,我要向年轻人呼吁一下,一种文化的创立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可要毁掉一种文化,则只需要短瞬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了的。千万不要在我们丢掉了一种文化后,当他国人民将这种已逝的文化捡起来并据为己有时,再去哭着喊着说,那曾经是我们的文化。若如此,则为时已晚矣,连肠子都会悔青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30303.html

上一篇:今天我属于我自己
下一篇:山之韵

2 农绍庄 fanteklv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