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maoc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ngmaoch

博文

数学在经济学本硕博阶段的错位​

已有 2368 次阅读 2017-3-22 13:4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数学在经济学本硕博阶段的错位

   近日参加某本科经济学教材的审稿,猛然间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数学方法在经济学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博士层次的教学中是错位的。因为,历来教学者、教材编写者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本科教学应通俗化、生活化,而尽量减少使用数学表达和数学模型,而在硕士、博士层次则可以大量使用数学模型,且数学知识越来越难。笔者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和做法希望,各位经济学教师和学习者,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如果多数人认同本人的看法的话,应大力敦促有关部门改进!!

   因为,按照中国教育系统培育出来的学生,从小就进行了良好的数理训练,而欠缺的是逻辑思维的训练。在本科阶段的数理思维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对于大多数经济学本科生来说,数学表达的经济学理论,远比语言文字表述的经济学要容易理解得多。(1许多经济学原理,由数学推导得出的话,根本不用记忆就可轻松地得出,而如果用语言文字表述的话,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比如完全竞争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结论,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迅速而准确地得出,根本无须死记硬背;(2数学表达的经济学理论,基本经济概念是一目了然的,而所谓的通俗教材中,往往会引入许多不必要的概念,徒增繁复,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无必要。比如,生产者行为理论中,基本概念就是利润和成本,而通俗教材中往往会画蛇添足地引入收益概念,其实毫无必要;(3语言文字表述的经济学,往往容易不计前提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数学表达的经济学,前提条件就在其中,不会造成类似的错误。比如,通俗教材中,往往会把奢侈品劣品吉芬品说成是商品的特性决定的。而由数学推导得出的话,显然知道是由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推导出来的,所以肯定不是商品本身的特性、而是消费者的偏好。

   有鉴于此,笔者主张:(1)在本科传授基本理论的阶段,应着重用数理语言和数学模型表达,有利于本科生掌握和理解;(2)在硕士阶段,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不用加大难度,而应强化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如修正理论的适用条件、建立进行计量实证的理论模型等);(3)而到了博士阶段,理论方面需要的是哲理思想,应用方面需要的则是对复杂经济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开药方能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51036-1040967.html

上一篇:“雾霾机理”只是科研课题,不是对策路径
下一篇:股市病症与社会病态同理

2 肖建华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