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张生锁 吴新民:对中西医结合麻醉工作的几点建议

已有 1949 次阅读 2019-4-8 14:2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西医结合, 麻醉学, 问题与建议 |文章来源:转载

《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资料汇编》  

【摘要】:本文借助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发展的经验,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组的工作提出建议。

一、中药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早在30年前,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会已经开始把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治疗作为一项新的课题,内容涉及到减轻手术所引起的生理紊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缩短禁食时间及减少抗生素的应用等许多方面。通过检索20年中药在围术期应用的相关论文,得出的结果不容乐观。中药在外科的应用十分局限,用法几乎是"外用";内服极少,且多属于方剂。临床观察样本普遍偏小。缺乏多中心研究;观察周期短等。在现代社会中,外科学几乎成了西医学的代名词。同样,谈到麻醉学,人们很难和传统中医药联系在一起。重新挖掘"中药麻醉宝藏",无异于研发新药。

二、重视中成药针剂不良事件报告2015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影响很大,其中的某些药物是我们在围术期研究的热点药物。"复方"是中医方剂有效成分的理想组合。但属于经验组方,若不经过现代科学手段的检验,不与现代麻醉药物进行相互作用的药理,毒理实验,临床应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应遵循传统中药以"服用"为主的原则,遵照现代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三、获奖中药带来的启发经过改良后的传统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广泛,并且基础理论研究深入。能否把一些获得国家大奖的中药用到围手术期,值得思考。我国心脏病人群体庞大,心脏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人数也很多;对于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口服中成药,既合理又能体现"中西医结合麻醉"特色。

四、国内外针刺研究热点。相对于中药,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基本肯定了针灸在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以及腹胀上的疗效。不足之处:治疗方法繁杂,同功穴位多;治疗标准不统一。当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越来越被更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与病人能否快速康复密切相关,传统中医药尤其针灸在这方面有独特之处。

另外,针灸在调节内分泌以及免疫功能方面也是研究热点。但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总之,中西医结合麻醉工作起步晚,但不乏对传统中医药充满热情的临床医生。在当代临床麻醉"中医药"处于明显劣势的背景下,如果没有麻醉医生直接参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麻醉就永远停留在理论上。

建议:(一)优先选择获得国家成果的中药或方剂,联合中、西医协同攻关,并按照国际认可的试验标准分步实施。(二)对研究机构实行备案制,保证研究质量(三)对已经得到国际认可的治疗方法,尽量联合国内外临床研究机构,开展多中心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分类号】:R614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172098.html

上一篇:[转载]动物病毒学发展简史
下一篇:[转载]丁香园:“血”流不息——探索输血史的源头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