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95)

已有 1845 次阅读 2019-7-26 22:00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古代医学, 从远古走来, 原始文化

九十五、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是200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版翻译本,作者是爱德华·泰勒,书籍内容主要涉及宗教文化,全书共782页。

内容简介

该书是人类学之父泰勒的代表作。自1871年首版以来,已成为人类学领域的经典。泰勒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引证大量的民族学材料,对原始人类的精神文化现象,特别是宗教信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开创性研究,并且阐述了他关于文化发展阶段和脉络的见解。泰勒在书中对文化的界定至今仍是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基本框架。

作者介绍

爱德华·泰勒(1832-1917),英国人类学家,被人类学界尊称为"人类学之父","在人类学中是第一个伟大的名字",是最有影响的进化派和人类学派的经典作家。代表作有《原始文化》、《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等。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泰勒出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工厂主家庭,接受了良好的私人教育。1855年,他在前往拉美疗养期间遇见英国考古学家亨利·克里斯蒂(Henry Christy)。二人协同前往墨西哥的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从此产生了对人类学的研究兴趣。此后他多次赴欧美大陆旅行,广泛搜集民族学、考古学资料,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人类学著作。《阿瓦纳克人--古代和现代的墨西哥和墨西哥人》(1861)、《人类古代史和文明发展的研究》(1865)以及在此期间发表的《论语言的起源》《蒙昧人的宗教》《史前种族的生活方式》等多篇论文都从不同方面对原始文化和原始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1871年,泰勒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同年出版了《原始文化》。1881年他撰写的《人类学》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和理论的基础。1888年发表《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应用》,第一次采用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社会文化现象。1883年泰勒出任牛津大学博物馆馆长,并开始教授人类学,1896年成为牛津设立的第一位人类学教授。1909年退休,1912年受封为爵士。

他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其一,1865年在《人类早期历史与文化发展之研究》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其二,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该书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关于文化的科学

文化,或文明

文化现象之间的合乎规律的联系

对证明材料进行分类和讨论的方法

文化由于稳定、变化和遣存而产生的上下承续的阶段性联系

本书研究的主要论题

第二章 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文化的工业领域、精神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内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蒙昧生活通过野蛮生活向文明生活的进程相吻合的

进化论

退化论

包含下面两种理论中的某一种的发展论:第一种--是主要的,第二种--是次要的

历史证据和传统证据不适用于文化的低级阶段--有关于退化理论的历史凭据

由同一种族各分支不同文化水平的比较所得文化水平波动的民族学依据

历史上著名的古代文明的范围

史前考古学对处于低级文明阶段的人类生活遗迹的考察

石器时代的存在已被巨石建筑、湖泊民居、火的遗留等证实;石器时代本身也证实了世界范围内原始初级文化的存在

物质文化中承继与发展的阶段

第三章 文化的遗留

……

第四章 文化遗留

第五章 情感语言和模拟语言

第六章 情感语言和模拟语言

第七章 算术

第八章 神话

第九章 神话(续)

第十章 神话

第十一章 万物有灵观

第十二章 万物有灵观(续)

第十三章 万物有灵观(续)

第十四章 万物有灵观(续)

第十五章 万物有灵观(续)

第十六章 万物有灵观(续)

第十七章 万物有灵观(终)

第十八章 仪式和仪典

第十九章 结论

附录一: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名族名译名对照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191229.html

上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94)
下一篇:[转载]王晓朝:柏拉图对话中的知识定义与葛梯尔反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