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器物尺寸的精度及使用尺长的偏差

已有 5490 次阅读 2020-12-21 10:58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0    青铜器利用泥范铸造。泥土干燥、烘焙的变形以及青铜的冷缩,都会使成品尺寸偏离设计值;因而青铜器基准长度与整尺寸差别2 mm 也是正常的。当然技艺高超的冶师能够了解各种变形,在制作泥范时预作考虑以减少误差,如出土于寿春楚墓的铸客大鼎等。这也是论证商尺19.7 cm、周尺21.5 cm时需要“挑选证据”的原因之一。不过,在尺长确定之后就可以评价范铸的尺寸精度。提供网页链接的器物之外,均取自杜廼松青铜器收藏鉴赏全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而附注页码。以下讨论单位cm 予以省略。

1   陕西博物馆藏夔纹簋(P271),通高34.5 一尺六寸1 mm (21.5*1.6=34.40),口径21.5一尺整,腹深13六寸1 mm (21.5*0.6=12.90),与整尺寸差别小于 1 mm

B2.jpgB5.jpg 


 

西周中期堆叔簋(P79),西安长安区花园村出土;通高25.5一尺二寸欠3 mm口径21.6,腹深13.5 六寸过6 mm。图片(上右)以及座边长21.6来自网页。通高和腹深尺寸不整或许与范铸设计相关:通高与耳相关,腹深所6 mm 或许为口沿的厚度。其适用周尺没有疑问,只是尺长或许为21.6,当然只是或许啊

西周前期兽面纹方座簋(P53) ,通高30.5一尺四寸欠4 mm、口径22一尺过5 mm底座19.2九寸欠1.5 mm。《中原文化大典·青铜器上》P385的照片更清晰而复制,内底仅有铭文“作宝彝”三字。若能够测量簋体、底座的高度以及足径和耳高等,则更能判断是否适用周尺21.5。又,底座高度明显大于边长之半,似乎有些特殊。

B4.jpg

B1.jpg

邵王簋(P61) ,形制与前三簋不同。通高25.5一尺二寸欠3 mm与堆叔簋相同,口径22一尺过5 mm 与兽面纹簋相同,底座21.7*21.5,似应一尺见方而存在制作偏差。

2     国家博物馆商代夔纹铜簋于,口径31.7一尺六寸过 1.8 mm (19.7*1.6=31.52),足径21.7一尺一寸 (19.7*1.1=21.67),高27.2 一尺四寸欠 3.8 mm (19.7*1.4=27.58)。实际上,若没有沿口则簋体高一尺三寸;而沿口竖向为一寸,两者重叠为沿口厚度二分所欠3.8 mm。基于图上测算的口内径25.25,可以判断边沿下方外径的设计值为一尺三寸25.61。

B3.jpg8DA5D60D-E016-4B7A-B95B-E781E4AF4566.jpeg

5F0E7B75-E166-4995-8061-6B97759B0EE4.jpeg

 故宫博物院藏商代后期方尊高45.5二尺三寸过1.9 mm (19.7*2.3=45.31),口径33.6*33.4即1尺七寸上下1 mm  (19.7*1.7=33.49),即范铸误差达到 2 mm。

下图蟠虺纹簠(P60) 通高和口宽 21.3,口长36.4 一尺七寸欠1.5 mm  (21.5*1.7=36.55),似乎所用尺长偏短 1 mm 而不是加工误差。作为参考,与其形制相同的湖北省博物馆藏春秋子季嬴青簠 1972年襄阳山湾出土,高21.5 一尺整,口纵23 一尺一寸欠6.5 mm(或许口一尺) ,口横30 一尺四寸欠1 mm (21.5*1.4=30.10)

3     此前博文给出众多商周器物的基准长度与整尺寸差别小于 1 mm,说明商尺 19.7和周尺21.5 是精确的。南京大学藏战国铜尺长23.1(传洛阳出土,其首寸分刻11段已作解释)以及国家博物馆藏青铜衡23.123.15(后者或因锈而略长),都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制定的尺长,随着秦国并吞列国而逐渐推广;汉随秦制,后来社会用尺变长,而新莽复古校核尺长23.1,有多件实物尺件存世。所述三个制度的尺长精度达到 ±0.5 mm。


A1.jpg

尺长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也不可完全避免,实际器物所体现的尺长或许有所不同。属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牙雕凤鸟匕形器 15.8,与传为殷墟出土的两支牙质尺件等长,或许就是史前传递尺长的信物——器物制作时间可以远远早于入墓时间史前可能是一尺分为八寸,而后添二寸为新尺—— 15.8 增加2/8 就是商尺19.7。

4E960CA6-5DCE-4D4A-B0D3-52F2BAE9B289.jpegE7238E52-45AB-429E-9F1C-C338EBF6A605.jpeg

058784E6-464C-48A4-B368-B051222803DF.jpeg

石磨盘和石磨棒同样具有尺寸关系,不过尺长为15.9而不是 15.8石磨盘长63.5 四尺(15.9*4= 63.6),宽28 一尺七寸半(15.9*1.75=27.83);石磨棒长47.8 三尺(15.9*3= 47.7),三个长度与整尺寸的偏差1 mm;不过石磨棒直径4.8 三寸(15.9*0.3=4.77) 以及玉璧直径20.5 一尺三寸(15.8*1.3=20.54)是否为巧合不得而知——事关一尺十寸的出现时代呢


4    综上所述,器物的尺寸误差在2 mm 之内,但也可能实际使用的尺长存在偏差。不过,作为制度的商尺和周尺与19.7、21.5之偏差想来不会超过 0.5 m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5648-1263440.html

上一篇:对一块有铭圆形铜板的研究
下一篇:西周初期的尺度及天亡簋的年代

23 郑永军 杨正瓴 谢力 许培扬 张晓良 史晓雷 李玉辉 王从彦 刘钢 范振英 朱晓刚 张忆文 杨学祥 宁利中 代恒伟 周少祥 刘炜 段含明 陆仲绩 李毅伟 何青 杜占池 郭保华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