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著作简介(1)

已有 1278 次阅读 2023-2-19 18:1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一、《探秘远古人类》

《探秘远古人类》是“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的第一部科普著作,由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徐欣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04-01出版。

1.jpg

(一)编辑推荐

本书为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创作的科普读物。作者分别以化石发现的先后次序和人类进化历程为主线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重要远古人类化石,并介绍了作者从事科研工作60年的体会以及作者是如何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自从作者1984年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以来,很多学者表示怀疑,但作者一直坚持自己根据解剖学分析得到的结果,直到2010年迎来重大转机。

(二)内容提要

人类起源之谜扑朔迷离:人类历史究竟有多长?古猿是怎么变成现代人的?古DNA分析的介入为人类进化增添了哪些新知识?登尼索瓦人和霍比特小矮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还在进化……最近十几年发现了许多改写人类进化史的新信息,如今“同化假说”取代了“夏娃假说”,继续与“多地区进化假说”争论,这些假说究竟孰是孰非,欲知详情,请听中国当今资深的古人类学家昊新智院士为你娓娓道来。

(三)著作目录

引言

1. 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

关于人类起源的古老传说

达尔文和“贝格尔号”环球航行

神创论的颠覆者——《物种起源》

牛津的辩论

人猿同祖论

达尔文的又一部力作《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

2. 漫长的发现之旅

早露面的直接证据——尼安德特人化石

19 世纪早的人类——爪哇猿人

皮尔当骗局

周口店的新发现——中国猿人

非洲奥杜威的新发现

珍妮·古道尔的惊人发现

300多万年前的老祖母——露西

发现早期的人

3. 人类进化的历程

早期的人类

南方古猿

人属的早期成员

人属的中期成员

人属的晚期成员

4. 人类进化的发展趋势

人类会越来越高?

人脑会越来越大?

头骨有哪些显著变化?

四肢有哪些显著变化?

人类可能会退化的部位

现代人种的形成与消亡

人类进化会停止?

5. 寻觅人类的直接祖先

曾经的候选者之一

曾经的候选者之二

关于古猿变人的几个疑点

6. 我国的猿人是我们的祖先?

夏娃假说

多地区进化假说

解读基因研究结果需要谨慎

共识的开端

7. 学业、职业、感悟与展望

一波三折的学业

“先结婚后恋爱”

回顾与感悟

寄语未来

附录:说说野人

作者介绍

二、《追逐类星体》

《追逐类星体》是“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的第二部科普著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何香涛教授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05-01出版。

2.png

(一)编辑推荐

2015年2月26日,《Nature》刊登了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团队获得的研究成果。这个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迄今为止发光本领排在首位的类星体。该类星体中心的黑洞质量达到120亿太阳质量,这是遥远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发光亮度排在首位、中心黑洞质量排在首位的类星体。什么是类星体?它是怎样被发现的?类星体和黑洞又有什么关系?天文学家是如何进行观测的?这些问题让天文爱好者们无比好奇。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的何香涛教授是首位发现类星体的中国天文学家,并因此获得了2014年中国天文学会颁发的“张钰哲奖”。他曾在《天文爱好者》杂志上发表连载文章《追逐类星体》,介绍类星体的科普知识,广受好评。这组连载也成为了解类星体知识的入门必读文章。现将其结集成书,以飨读者。入选科技部2017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

(二)内容简介

类星体,宇宙中神秘的天体之一,被誉为现代天体物理学四大发现之首。距离发现类星体的1963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关于它的重重谜团仍未解开。

宇宙中遥远的天体,以黑洞为核心,拥有超光速喷流,直径只有银河系的万分之一,光芒却相当于一千亿个太阳……类星体种种不可思议的特征让天文学家们无比着迷。类星体是怎样被发现的?天文学家们如何对它进行观测?什么是黑洞?现代天文学有哪些研究领域?天文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相信您读完何香涛编写的《追逐类星体》,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作者简介

何香涛,河北束鹿(今辛集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年时爱学数学和物理,却走上天文之路,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第一批教师。改革开放后,又成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天文学者,接触到了类星体研究这个领域,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天文学会理事长。当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独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与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台长共同获得美国天文学会的国际观测奖。新近荣获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度“张钰哲奖”。

(四)精彩书评

★ 何先生在西方是著名的,他似乎是中国有能力的天文学家之一。他在巡天底片上证认类星体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

★ 何先生是一位热情的、有责任心的、非常刻苦的天文学家。我们一直非常欣赏何先生所完成的工作。他在寻找这类特殊天体(类星体)的工作中,表现了罕见的献身精神。

  ——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原英澳天文台台长 拉塞尔·坎农(Russell Cannon)

(五)著作目录

前言

1.寻找远方的神奇

类星体的发现

寻找类星体

类星体的光谱

谱线成林——Lya线丛和多重红移

这样测量类星体的距离对吗?

寻找最遥远的类星体

画鬼并不容易——类星体的观测特征

x射线的重要性

巧夺天工——用天体做一个透镜

打开另一扇窗口——红外

射电观测依然威风八面

能否超越光速?

活动星系核大家族

2.黑洞——类星体的发电机

星空中的“妖怪”

黑洞的前世与今生

石头黑洞

“三毛”定理

类星体的发电机

3.我的天文之路

我的早年生活

走进爱丁堡皇家天文台

帕洛马5米望远镜观测记

“中国-日本”类星体

跨国天文台冒纳凯阿

美国的天文城图森

你好,南十字座

闲话君山兄

造访台湾,期盼大同

围棋与天文

(六)精彩阅读

赖尔出生于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军队服务,在无线电通信研究院从事雷达设计工作。英国的雷达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先进,可以监视德国飞机突如其来的空袭,为保卫英国的领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些技术人员转为“民用”,从而促进了英国射电天文学的发展。赖尔进入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后任射电天文学教授,1952年成为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2年成为皇家天文学家。在英国,能冠以“皇家”称号的科学家肯定是该学科的顶尖人物。

传统的射电望远镜的缺陷是只能接受来自天体的射电辐射流量,无法像光学望远镜那样成像。赖尔提出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新概念。他设计了一组射电望远镜,将一部分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固定,让另一部分天线围绕固定着的天线移动,两部分天线获得的讯号进行相互干涉,得到一组讯号。不停地改变移动天线的位置,将得到的多组讯号组合起来,便得到了天体的射电图像。他最出色的成果是为剑桥大学穆拉德射电天文台研制的一台综合孔径望远镜。由四台移动天线和四台固定天线组成的“5千米阵”,得到的射电图像可以和光学图像媲美。赖尔的工作虽然是技术性的,但却是纯天文的,他的成果完全用于天文观测。然而,人们在谈论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学家时,却往往把赖尔忽略掉了。

与赖尔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射电望远镜大师,澳大利亚的射电天文学家威尔伯·克里斯琴森。克里斯琴森生于1913年,曾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主席。他的突出成就是对赖尔的综合孔径技术进行了改进,不再用固定天线和移动天线,而是把一组固定天线放在那里,利用地球的自转不停地扫描,从而达到孔径综合的目的。提起克里斯琴森,我国老一辈的天文学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国射电天文学奠基人王绶琯院士的挚友,对中国射电天文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中国天文同行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克”。

我有幸参与了老克帮助我国兴建的射电望远镜的观测工作。1971年,我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在山西临汾的劳动基地锻炼回来,工宣队就找我谈话。刚锻炼了一年,脚还没站稳,怎么又要锻炼?没想到,新的“革命工作”居然是到北京天文台密云射电观测站分析观测数据。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由于老克又要访问中国,密云站的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亟待恢复,天文台和北京师范大学宣传队几经协商才勉强把我借调出来。

密云射电观测站坐落在北京郊区密云水库的北侧,依山傍水,当地叫不老屯。据说山虽不高,却有仙在,能长生不老,故而得名。一排射电天线沿东西方向一字排开,共有16台天线,每台天线的口径是6米,两台天线之间的距离是72米。因此,天线阵的总长度为1080米,也就是1千米多,看上去颇为壮观。这个天线阵就是按“老克原理”工作的,一字天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停地转动,把天体的射电图像积分下来。天体的讯号必须不间断地累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天线之间都用地下电缆线连接起来,所有的讯号都输送到中央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成像。

……

三、《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

《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是“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的第三部科普著作,由央视《加油!向未来》科学顾问曹则贤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05-01出版。

3.png

(一)编辑推荐

Eureka!跟着科学家体验创造时刻的灵光乍现!《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以科学家的视角,解读触发科学大牛们做出伟大成就的“非凡一念”,深入浅出,让读者也能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和乐趣。入选科技部2017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央视《加油!向未来》科学顾问曹则贤倾力之作。 

(二)内容简介

一部科学史,就是不多的几位巨擘挥洒天才的历史。本书包含三十篇短文,其中前二十五篇大体上每篇介绍一位哲学、数学或者物理学领域中的巨擘取得伟大成就时的某个非凡一念;第二十六篇谈论作为学者品格的高傲的孤独;接下来的三篇分别讲述一位中学老师、一位工厂学徒和一位农民是如何凭借非凡一念影响了科学进展的;最后一篇特别谈谈平凡人如何也能享受学习和参与科学创造的乐趣。本书在介绍一些伟大科学成就的同时,力求展示一些伟大科学创造过程中的脚手架遗迹,努力让读者们也能一窥科学创造的门径。

(三)作者简介

曹则贤,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97年获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至今。编、译、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三卷),《至美无相》,Thin Film Growth,《量子力学——少年版》等。

(四)著作目录

作者序

阿基米德大喊“eureka”

留下负数的平方根

笛卡尔——苍蝇与坐标系

伽利略——从粗糙观察到精致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行定律与雪花模型

牛顿——二项式与苹果

哈密顿——刻在桥上的公式

欧拉——柯尼斯堡的桥

克利福德——怪异的加法与乘法

波利亚——本老师不是变态

曼德尔布罗特——海岸线的长度

法拉第——气体的液化

麦克斯韦——鸡蛋的方程

麦克斯韦——位移电流

克劳修斯——伤人智商的熵

玻尔兹曼——不可以与不可几

伦琴——不明射线X

普朗克的常数

爱因斯坦——能量量子

外尔——长度不可以也改变吗?

诺德——对称性与守恒律

泡利——中性的小家伙

薛定谔——量子力学是本征值问题

狄拉克——自出机杼的因式分解

杨——你要识字

高傲的孤独

巴尔末老师的公式

夫琅合费——光带上的暗线

本特利——给雪花照张相

平凡人的乐趣——二维点阵缩放对称性

后记

(五)前 言

人类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观点,曾遭遇过激烈的批评。但是,如果说科学的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估计反对的人不会太多。因为,论及一些伟大的科学成就,别说敢腆着脸硬去争功,一般人如笔者这样资质的仅只是能弄懂只鳞片爪就足以自豪了。当然,我这里说的科学指的是数学、物理这样的已经形成足够严谨、厚重体系的学科。

一部科学史,就是不多的几位巨擘挥洒天才的历史。有些人,像伽利略、哈密顿、欧拉、开尔文爵士,他们的思想能穿透存在之未知的迷雾,为人类带来智识的启迪。有些人,比如庞加莱,又比如伽莫夫,他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这个世界是有天才存在的。每每读到这些大师们的思想,领略了点滴他们天才的成就,总让人有莫名的兴奋和感叹——为什么在这块古老的、养育了人类之部分的土地上,不曾出现过这样的科学巨擘呢?

……

四、《叩开免疫之门》

《叩开免疫之门》是“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的第四部科普著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肿瘤免疫学家秦志海研究员和顾漩博士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09-01出版。

4.png

(一)编辑推荐

《叩开免疫之门》是一本免疫学的启蒙读本,作者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专门为非专业人士量身打造。《叩开免疫之门》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和100幅精美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中是如何逐渐认识自身的。人类是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人体内形成了完备的免疫系统,能够抵御很多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实际上有些疾病完全可以无药自愈。然而,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药物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忘记了自身机体有着天然的抗病能力。“是药三分毒”中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了解生命体的运行规律,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疾病和衰老时不轻信、不盲从、不慌张,从而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健康。入选科技部2017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

(二)内容简介

“免疫”最初只是“免除瘟疫”的意思。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免疫”已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维持健康的基础。凭借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人体可以清除许多病原体,这就是为什么疾病常能无药自愈的原因。然而,免疫系统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那么,免疫系统是怎样应对感染的?如何识别外来威胁?免疫系统会不会发生误判,把自身组织当成敌人来攻击?癌症与免疫有什么关系呢? 

《叩开免疫之门》是一本人类免疫认知主题的科普作品,作者是免疫学领域里的实验研究者,不仅熟悉这个领域里的知识演进轨迹,而且还采集了许多免疫效应发明、发现过程中的奇闻逸事,带领读者去追溯这个领域里许许多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多彩的学术生涯。作者文笔也十分优雅,叙事流畅,虽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专业术语与原理,但普通读者也能读懂。

(三)作者简介

秦志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肿瘤免疫学家。1992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H.Schreiber教授实验室和费城Fox Chase癌症中心作博士后。1994年回德国柏林MDC分子医学研究中心任终身研究员。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北京国际抗击非典大会。秦志海研究员具有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的丰富经验。他创作的少儿科普故事以主人公“米可罗”的奇妙人体之旅,介绍感染免疫相关知识。该故事在《少年科学画报》上连载刊出,结册图书《米可罗的世界们》由北京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此外,秦志海研究员热心青少年的科研素质培养,已连续6年共指导14名高中生进入其课题组开展科研,并被评为北京市翱翔计划优秀指导教师。顾漩,清华大学在读博士,本科为清华大学生物学专业。

(四)著作目录

作者序

1. 免疫与健康

从天花说起...................................4

免疫学的诞生.................................7

免疫反应的起因...............................9

2. 走进微观世界

多种多样的人体细胞..........................24

一个细胞里的世界............................33

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蛋白质..............37

3.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天然免疫

人体的壁垒:机械性屏障......................44

短兵相接:抗感染性炎症反应..................49

特殊的战役:无菌性炎症反应..................62

4. 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启动——抗原提呈

让免疫细胞认识到威胁........................68

从移植排斥反应说起..........................69

树突状细胞的发现............................73

5.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成长史....................78

高效性:淋巴细胞迅速增殖的策略..............96

记忆性:吃一堑长一智........................99

单克隆抗体的故事...........................103

6. 免疫与癌症

肿瘤可以传染吗?...........................110

病毒感染与癌症发生.........................118

炎症与癌症的纠缠...........................124

改善免疫环境防治癌症.......................131

7. 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136

斑秃与银屑.................................139

动脉粥样硬化...............................144

附录: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录...147

图片来源说明...............................171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76972.html

上一篇:[转载]晚清以来中医的现代化变革
下一篇:“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著作简介(2)

1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