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CVIA评论】三维脉冲消融系统的应用体会

已有 1612 次阅读 2023-5-5 14:1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炎教授、邱接教授、汪道文教授在CVIA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Pulsed Field Ablation System Integrating Mapping and Ablation》的评论。

脉冲消融已逐渐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疾病,相比传统热消融(射频、冷冻),其利用局部间歇高强度电场穿透细胞(短时间即可穿透,微秒或纳秒),可更快使心肌细胞死亡;此外,因使不同细胞死亡的电场强度阈值不同,脉冲消融有更好的安全性(快速而特异性损害心肌组织)。目前脉冲消融主要使用篮形或花形导管,较少使用三维环形导管。相比篮形或花形导管,使用环形导管可实现标测消融一体化,无需更换导管;同时,环形导管的设计使其可使用8.5F房间隔穿刺鞘,无需换鞘即可直接进行激动标测及消融,更小的导管也不容易造成心肌组织撕裂。

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内科王炎教授、汪道文教授团队对此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NCT05400928)。该研究将三维环形导管脉冲消融系统应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目前完成超过200例患者),前期数据发现使用环形导管进行脉冲消融患者较少出现不适,大部分患者可在局麻下完成消融,仅部分患者(10% ~ 20%)在消融左上肺静脉前壁时出现血管迷走反射,这部分患者在注射1mg阿托品后症状也可缓解。此外,食道超声显示所有患者脉冲消融过程未见明显气泡,未见中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随访(所有患者完成1年随访)手术成功率超过95%。

然而,研究发现三维环形导管脉冲消融系统也存在部分不足:1、没有明确的组织-导管接触参数,不适当的接触可能降低消融效率;2、环形导管的结果使其难以在消融右上肺静脉顶部时保持其稳定性;3、其在消融三尖瓣峡部时效果较不理想。尽管其存在以上不足,目前结果也使人振奋,期待王炎教授团队进一步完成该研究,披露更多研究细节,得出使用三维环形导管脉冲消融系统恰当的组织-导管接触参数,进一步对该系统做出适当改进;同时期待该研究在更多中心更广泛人群进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果。

感谢来自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金柱教授为本文撰写述评。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3.0009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87871-1386878.html

上一篇:“假科学”并非科学,它只是假,是一场骗局
下一篇:通过电子邮件识别并防范掠夺性期刊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