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吴牛喘月:化学传奇(2)——波义耳一个小错误耽误化学界一百年

已有 1025 次阅读 2023-6-17 21:35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二、波义耳一个小错误,耽误化学界一百年

物理学在伽利略之后就蓬勃发展起来,可化学在波义耳却沉寂了上百年,这一方面是化学界后继乏人,要知道物理学上,伽利略之后就有牛顿出世了,而有“化学界牛顿”之称的拉瓦锡要100年后才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就是波义耳犯了一个小错误,这个错误耽误了化学界一百年。

波义耳早就觉得燃烧和空气有关系,于是他加热了金属,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经过加热金属的重量会增加,这是为什么呢?波义耳觉得可能是有脏东西落在了加热后的金属上面,因为加热金属时都是露天的,那么封闭起来加热会怎么样呢?

波义耳把汞(水银)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他要看看这到底有什么结果,加热完毕他就打开了密闭容器,这就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不过这个错误还不算大,因为还有机会补救,接下来他听到了“丝丝”的声音,这就是他纠正错误的机会,可是他还是忽视了,这让他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1.jpg

可是波义耳忽视了这个现象,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重量还是增加了,因此波义耳认为有一种特殊的物质混了进去,他把这种物质叫做“火素”,并且列出了一个公式,金属+火素=灰烬,并且他把火当做了燃烧的颗粒。

这一错误不仅让波义耳错失了揭开燃烧秘密的机会,也成为了“燃素说”的滥觞。

从上一章中我们知道波义耳重新定义了元素,认为元素是不可再分解的物质,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单质,可是又提出“火素”是什么意思呀?这是承认火是一种基本元素吗?要是这么想的话,那是不是自己推翻了自己了。

既然你“化学之父”都这么想了,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关于燃烧的燃素说。他认为火是一种由无数细小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这种微粒就是燃素,燃素可以和其他的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就是我们见到的可以燃烧的世间万物,也可以以游离的形式单独存在,要是大量的燃素聚集一起那就是火焰。

看起来“燃素说”和波义耳的火素颇有关联,燃素说都有点像是从火素基础上发展来的,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波义耳所说的火素是看不到的,而燃素是可以看到的,就是火焰呀,波义耳虽然也认为火是燃烧的颗粒,可并没有说这就是火素,其次燃素说认为燃素是可以存在于物质之中的,波义耳的火素是弥漫在空间中的,物质中并不含有火素,最后波义耳的燃烧公式还是横亘在燃素说面前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按照燃素说,燃素是在物质之中的,那么燃烧公式就成了物质﹣燃素=灰烬,这和波义耳的金属 火素=灰烬,恰好是完全相反的,又不能不承认金属不是物质,那么两个公式中肯定是有一个错的。

那么两个公式哪个错了呢?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说,你们都错了。

2.jpg

罗蒙诺索夫号称是俄罗斯科学的彼得大帝,可以说他一手开创了整个俄罗斯的科学,不过这个绰号对于他来说还是小了点,他的贡献不仅仅是俄罗斯的,而是世界的。

罗蒙诺索夫还有一个科学史上的第一,虽然也是个第一,不过这个第一有点心酸,他是非常穷,穷到可以号称科学史第一。

在那个时代,要想当一个科学家前提就是有钱,象论吨花金子的第谷,波义耳虽然是没落贵族,但也有自己的实验室,上一个穷人就是第谷的学生开普勒,虽然号称是“天空立法者”,却养不起老婆孩子,最后死在了讨薪的路上,不过他好歹娶得起老婆,可罗蒙诺索夫连饭都吃不上。

罗蒙诺索夫出身于俄罗斯的一个渔民家庭,10岁起就帮助父亲打鱼,可是他并不甘心当一个渔夫,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的父亲是个文盲,并不支持他,他只能躲起来偷偷看书,在他19岁的时候,终于忍受不了这种生活,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离家出走了。

他步行来到了莫斯科,可是由于他的身份,贵族学校拒绝了他,罗蒙诺索夫只能冒称教会执事的儿子才能进入学校求学,可是他的父亲根本就不支持他求学,家里少了一个壮劳力谁都不会开心,根本就不给他生活费,不过这难不倒罗蒙诺索夫,他靠着学校的津贴半饥半饱地生活,不过人穷不能志短,反而更要发奋读书,他五年就学完了八年的课程,因为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要不读快点,就该营养不良了。

天才终究是压制不住的,罗蒙诺索夫被选派到了德国留学,1941年归国进入了彼得堡科学院,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

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复了波义耳的实验,这看起来有点多余,因为近一百年来,无数科学家都做过这个实验,结果都和波义耳相同,都是加热后金属质量增加,可是罗蒙诺索夫却做出了不一样的结果。

都是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加热完毕后罗蒙诺索夫并没有打开容器,而是把整个容器拿到了天平上,奇迹出现了,金属的质量并没有增加。

我们还是用现在的观点来看看这个实验。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那么金属就会变成氧化物,氧化物的质量肯定要增加,因为金属变成氧化物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本来可以重量不增加的,可是波义耳过于着急了,在金属温度很高的时候就打开了密闭容器,那么空气就进入了容器和金属反应形成了氧化物,这也是波义耳听到“丝丝”的响声的缘故,那是空气在进入容器。

既然加热前后质量不变,那就是质量守恒了,这就是化学中的第一规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


要是波义耳想到了这一点或者在听到“丝丝”响声之后多想一步,那么他不但发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定律还发现了化学上的第一定律,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只能说是上帝更青睐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的贡献不止在化学上,他还提出了热的来源,他指出热的主要基础在于运动,譬如摩擦生热,可是物质在不运动的时候也会产生热呀,罗蒙诺索夫认为这是物质内部感觉不到的粒子在运动,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呀,至于物体内部感觉不到的粒子就是现在所说的分子,而且他还定义了能量守恒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以说他一个人就完成了整个热力学,可是由于当时俄罗斯的科学太落后了,他的天才贡献都被埋没了,这些伟大的发现后来才有他人重新发现。

好了,还是回过头来看看质量守恒定律,有了质量守恒定律,不但是波义耳错了,燃素说也错了,那么燃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2120.html

上一篇:[转载]吴牛喘月:化学传奇(1)——开天辟地波义耳
下一篇:[转载]吴牛喘月:化学传奇(3)——从燃烧到氧气的发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