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已有 206 次阅读 2024-5-22 09:4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闫豪玮,穆月英*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 基于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各省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以DEA-Malmquist模型测算的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呈现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呈现升高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粮食生产技术进步1个单位,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降低0.38 t/万元;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削减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明显;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降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化肥、农药施用效率。为此,要积极发挥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功能,因地制宜推进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重点推广减肥减药技术,不断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和农药施用效率。

关键词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碳排放强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责任编辑  赵庆圆)

http://www.kjdb.org/CN/10.3981/j.issn.1000-7857.2023.10.01509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1435111.html

上一篇:煤炭资源型城市水-土-能耦合分析——以淮南市为例
下一篇:中国主粮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荟萃分析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