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ond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wonder

博文

读诗,让我们找到最幸福的状态

已有 624 次阅读 2024-5-22 10:16 |个人分类:诗论|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鼻祖,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一生在庙堂和山林之间徘徊,他自命不凡,也确实有资格自命不凡,因为出身豪门,才华横溢;但他的结局却是被宋文帝处死,结局悲惨。

其实他本质是不适合当官的,当好一个诗人就好了,他认不清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王羲之、陶渊明那样能够清醒地认识世界和自己,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既得罪了同僚,更得罪了皇帝,最后不得善终。

后人对谢灵运为官做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唯一无可争议的肯定便是他在诗歌创作上闪耀的不二才华,他有一首代表作《登池上楼》,是他失意的时候一段心灵独白,在这里我要结合这首诗,来谈谈读诗的意义。

这首诗全文如下: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ebb37f581232aafa804952d119d1c49.jpg

首先,我认为读诗的第一个好处:品人生百味,走人间正道。

谢灵运创作本诗时身在偏远之地,他于公元422年被逐出京都,在永嘉郡(今温州)任太守。谢灵运出身名门,自幼博闻强识,聪敏好学,胸怀大志。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这两句,描写了潜龙在水底的优美姿态,飞鸿在空中鸣叫时发出旷远的回音,其高世绝俗的气质,其实就是诗人自喻。

自古以来,好男儿即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志向,更何况谢灵运这位大才子,他早年发奋苦读,储备了丰富的经世济用知识。祖上之盛名,加上当时推崇门第的社会背景,更是激发了谢灵运建立功名的欲望。

谢灵运所处时代乃由普通寒族出身、文化水平不高的刘裕等人建立的刘宋皇朝,宋文帝开始对谢灵运“赏遇甚厚”,主要目的是为了笼络高门世族,装点门楣,其实根本不想让他参与时政。

但谢灵运却产生了错觉,言行之中公然挑战当权者很敏感的神经,“非毁”徐羡之等执政大臣,甚至对皇帝的决策指手画脚,这直接导致他被赶出京城,贬为永嘉太守。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的。

作为大名士,谢灵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发出了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的慨叹,惭愧啊惭愧,飞鸿在高处远离祸害,潜龙在深渊保留纯真,这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啊,既愧对浮云,又愧对深渊。他接着又自谦地写道: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本人才智不足,没有能力进德修业;手无缚鸡之力,想退隐归耕也不能胜任,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语气,还能看到那位曾经自诩“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的“狂人”谢灵运的模样吗?

最悲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此两句进一步描述自己当下的处境。“穷海”与“空林”都是形容永嘉,永嘉就是现在的温州,“穷”、“空”二字,说明诗人收入降低,而且人走茶凉,门前冷落的凄凉景象,不仅如此,诗人积郁成疾,竟然卧床不起,怎一个“惨”字了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谢灵运在永嘉的日子就这样过得浑浑噩噩,天天躺着,什么节气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他想掀开帷幔走出来,短暂地看一看外面的天地到底变成啥样了?

诗读到这里,很难不让人产生共情:这样的人间冷暖,古往今来,在人世间重复上演,只有这苍凉的诗句,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为之叹息,为之不平,同时也引发我们思索,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人间正道?

image.png

读诗的第二个好处:品文字之美,法自然之道。

诗歌作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读诗可以让我们感受文字之美和韵律之美。诗是由精炼到极致的文字组成的,正所谓字字珠玑。

诗里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带着节奏和韵律,在我们阅读的视界里舞动跳跃,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而在它们矫健的身姿中间,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既像国画中的留白,又似电影中的蒙太奇,蕴意无穷,令人浮想联翩。

让我们读着谢灵运的文字来领略诗歌之美。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久居室内,足不出户的人,一旦身处自然之中,便能清晰而敏感地捕捉到自然界中各种变化:诗人侧耳倾听,春风吹拂池水,泛起波澜的声音;举目远眺,遥望远山重叠逶迤之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接下来的四句,是全篇最生动的部分。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初春的暖意驱散了寒风,温暖的阳光替代了阴冷的冬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又一个生命的轮回已经开始。池塘中春草生长,园柳间开始有飞禽啼鸣。

这两联诗句强调的就是革和改,生与变。也就是在池塘之中、在园柳之间一切都在变,春草在变,由黄变绿;原来寂静枯黄的园柳间也变得热闹了,有飞禽不停地穿梭啼鸣,一派生机勃勃。

,几个动词连用,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又传递出诗人久病初愈,面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在心底升出的巨大喜悦之情。没有前边长久卧病和进退两难的铺垫就不会衬托出此四句的内涵来。

而且这四句还充分反映了谢灵运化用典故的高超技巧。“绪风”、“新阳”、“春草”等意象分别来自《诗经·豳风·七月》和《楚辞·招隐士》等篇目,后人评价谢灵运用典“风流自然”,“富艳难踪”,我觉得谢诗就像一件华服,用料讲究,裁剪得当,浑然天成!

难怪白居易评价谢灵运诗“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尤其是“池塘生春草这句,被后人热烈讨论了一千多年。这句诗化用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里的春草不再是普通的春草,而是让人联想到“王孙游兮不归”的萋萋春草,既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又表达了自己被贬幽愤、卧疾忧郁之情,同时,还有一层豁然释怀的意思:即使人生再不如意,那春草依旧年年在池塘边生长出来,而每个人,不过是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我们又何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悲伤呢。

此时,仿佛一幅幅的画面在我们眼前快速闪现,从山穷水尽,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听到了水声和鸟鸣,闻到了草香,看到了生动的万物,感到了春光普照的温暖,读者的心情也和诗人一样,从极度的悲观中突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写到这里,该诗由写景部分不着痕迹地过渡到了抒情部分。

abeebca8453b8fe63086986cad1a979.jpg

下面,我们可以讲读诗的第三个好处:品千古至情,治心灵之伤。

诗歌是至情之产物,那些被千古传诵的诗歌,无一不寄托着诗人乃至人类之真性情,它的情感浓度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变淡,经过时间的酝酿,反而会愈加醇厚芳香,让人回味无穷。

人生充满酸甜苦辣,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处在逆境之中,我们如何克服,从诗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就像谢灵运写这首诗的处境,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诗人感叹说长久地索居并没有什么,但是离群后如何安置内心呢?诗人又回头观照前面几句诗中所说的进退两难之境,诗人困惑的是如何得到一个“安心法”。

谢诗里的豳歌来自《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一句为: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人的内心是伤悲的,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如此之大,心情很难得到平复。

人是习惯于群居的,大多数人都害怕孤独,离开了群体就会产生不安全感,难怪内心这般丰富的诗人也会在这里说“难处心”。

诗人刚刚看到春天的美景,豁然开朗之时,又和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所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如何从孤独中走出来,坦然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正遭遇,与现实中的自己和解呢?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最后两句,诗人仿佛跳出了自我,再来反省自我,达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这两句的意思是:“难道说只有古人才去坚守操守吗,难道只有古人才讲气节吗?并非如此,现在就让退隐守节的秉性印证在我的身上吧”。

对诗人来说,可以通过写诗来抒发情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谢灵运做到了,他之前的屈原,他之后的杜甫、苏东坡等人,也做到了,他们都是在孤独的逆境中写出了壮丽的诗篇,流传千古。

对现代人来说,在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读诗,与诗人在浓烈的精神世界里进行情感的互通,当我们感到孤独失落的时候,读读诗,也许可以帮助治愈受伤的心灵。

即使处在看似毫无希望之境地,面对无可改变之厄运,我们也要找到生命之意义。我们的人生,经过一辈子的加减乘除,最后得到的是一个正数,那就足够了。

叔本华说过:“真正的内心喜悦和完美的心平气和,这是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以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只有深居简出。这样,如果一个人的自身既伟大又丰富,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到的最幸福的状态”。

是的,孤独的时候读读诗,可以让我们找到最幸福的状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02524-1435118.html

上一篇:狮山不老,南湖情深——回忆我的大学时代
下一篇:跨越山海的长城——陈家堡和石峡关长城怀古

3 孙南屏 郑永军 杨卫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