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反” 精选

已有 3747 次阅读 2024-6-15 07:15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反”

怎样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出“相反”这样的哲学概念呢?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这个“反”字。《说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又”是手的意思,反就是把手翻过来。用手心变手背来诠释相反,体现了上古人类的一种智慧。

《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这样说:“以齐王,由反手也。”(“以齐国的实力来实行王道,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一样。)其中的反就这个意思。又如,枚乘《上书谏吴王》:“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不过,也有人认为,《说文解字》所说的已经是反字的引申义了,而其本义应当是攀岩。反从又厂,厂音yan,是山崖的意思,以手攀崖,才是反字的本义,即攀。在这个意义上的反,后人写作扳,不过扳字的读音后来改为了ban1。这个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不过,《说文解字》的说法,影响了人们近两千年,而且语言文字的使用是约定俗成,从先秦文献开始,反字的各种用法,基本上都是从“反,覆也”这个意义引申出来的,我们如今使用的反字自然也是如此。

由手掌的翻过来,自然可以引申为其他东西的翻过来。例如《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是指睡不着觉时身体来回翻转。

由具体物体的翻转又可以引申出抽象事物的翻过来。如,《诗经·氓》中的句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不思其反是说没有想到会违反誓言。

古汉字有些是左右成镜面反映的,如篆字的“乏”就是把“正”翻过来,或者说正与乏两个字成左右的镜面反映。又如篆字派去掉三点水的部分与“永”也成左右镜面反映。所以,《左传·宣公十五年》有句子“反正为乏”。《说文解字》解释“亍”时说“亍,从反彳”(篆字行的左右两边呈镜面对称)。这里的反字都是覆也就是翻过来的意思。

从反的本义覆,容易引申出违反,反对这样的含义。如《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我们现在所用的反对意义上的词汇,绝大多数都是这个引申义。如反帝、反封建、反霸、反五唯等等。

由违反、反对这样的含义,很容易引申出反抗、背叛、造反这样更剧烈的词义。

如《吕氏春秋·古乐》:“成王立,殷民反。”《史记·项羽本纪》:“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我们说事物的正反两面,都是从“反,覆也”这个意义上引申出来的。现在所说的反义词中的这个“反”也就是指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另一面。

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称反省。《礼记·学礼》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成语“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反,有人解释为类推,其实已经是引申义了。直接的意思,就是回答。这句话前面是说教师的教学,是“不愤不发,不悱不发”,教师“举”,然后学生“反”。可以用同样是《论语》中孔子表扬子贡的话来解释这个反字。

孔子告诉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用《诗经》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里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就是上面所说“举一反三”中的反。

人们走路,由彼到此称来,由此到彼称往(现代汉语称去)。往然后来,就是反。

如《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到郊外去的人,一天就回来了,肚子还不饿)。还是《逍遥游》中的话:“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来然后再往,也称反。如《论语·微子》:“使子路反见之。”子路向孔子报告了遇到“荷蓧丈人”的事,孔子让子路再回去找“荷蓧丈人”。

一来一回,也称反。如《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把山石扔到大海里,路途遥远,一年一个来回。

由于在走路往来这个意义上的反用得较多,人们就另外造了一个“返”字,加了一个走之(辶)。上面所说的三种“反”,后世都用返回这个词。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如唐崔颢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人的回来称为返,引申到物的回来也称返。抽象的事物也可以称返。如返璞归真、返老回童,又如现在常用的返潮、返工、返青、返祖现象等词语。

由反为组分,组成了不少汉字,在这些汉字中,一般情况下反可以作为音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音义兼备的。

上面已经说过了返字,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叛, 从半从反。《说文解字》:“半,物中反也。”  半是分开,叛就是一部分人从另一部分人造反出来。如叛变、叛逆、叛离、背叛等。在这个字中,反表义,半表音。在古文中,叛常常假借为畔。

贩,从贝从反。把值钱的东西,来回运输出卖而赚钱。这里的反就有表示来回(输运货物)的意思,所以说它既表音也表义。

饭,从食从反。反表音,但是也有一定表义的成分,吃饭总是需要来回反复咀嚼的。

版,从片从反。意思是片状木。版这个字,后来在很多场合被新造的字“板”取代。字中的反表音,但实际上,木板总是有正反两面,所以也有一定的表义作用。

对于木板意义上的版字,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古人用得多了,形成了古定的词,如版筑,现在仍然写成版。所谓版筑,是古人筑墙的一种方法,就是前后固定好两块长木板,往木板中间加土压实的方法。(我在博文《读书岂为虚名误》2014-4-16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85355.html中叙述过这个方法,有兴趣者请参阅)。

由于古人印书多以木版刻字,所以与印刷有关的版字,如今都仍然用版。如木版书、底版、排版、出版、版本、版权。一本书第一次出版称第一版,修改后再版则是第二版,如此还有第三版等等。又报纸的一面称一个版,如《中国科学报》头版头条、第8版,等等。由于地图也多用版印刷,所以,国家的疆域称版图,户籍与地图称版籍。

而一般日常生活生产所用的木板,如今则多用板字。如黑板、白板、模板、跳板、楼板、夹板、甲板、隔板、样板等等。

上面已经提到过扳字,最早这个字与攀相同,读音也是pan1。如《楚辞·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徕者不可与期”。这里的扳援就是攀援,徕就是来,与往相对。

后来扳的意思成了拉,如扳手、扳电闸、扳道岔、扳鱼(相当于古代的扳罾即拉罾网捕鱼)。把石碑扳倒,把某某(往往指大人物)扳倒等等。注意,如今扳字读音是ban1。某些体育记者或主持人常常把它误读为ban3,把扳平误读成ban3平,往往误导一些听众。

舨,从舟从反,即舢舨。是在大船之间或大船与码头之间来回穿梭运人或小件物品的小船。反既表音,又有来回之意。

皈,与归同,是归来、回归的意思。佛教称信仰佛教为皈依三宝(佛、法、僧)。反既表音,又表义。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1438264.html

上一篇:古人过端午节的根本原因

14 刘进平 张晓良 刁承泰 张学文 孙南屏 崔锦华 尤明庆 武夷山 王从彦 杨正瓴 郑永军 孙颉 冯圣中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