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之二)

已有 7934 次阅读 2009-4-22 00:13 |个人分类:读书学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之二)

2009.04.21

十天前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博文中我谈了谈看过电影The Reader之后的一些感想。我当时并没有读过The Reader这本书。

之后的上礼拜三我在蓝旗营的一个折价书店偶然看见译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文版的《朗读者》,就拿了一本回来。前些天花了点时间把书读了一遍,发现只有少数情节与电影中不同。小说本身写得不错,虽然也容易看出来译文中有一些词不达意的地方,但并不会影响整体的阅读。

我看完小说之后仍然和看完电影之后一样有不舒服和反感的感觉。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5452

这本书前面有一篇曹文轩写的序,还有一篇译林出版社的编辑袁楠对作者施林克的访谈。

我不认得曹文轩,之前也没有看过他的书或文章,我是通过他的这个序了解他的。读了这个序,我觉得写序的这个人完全没有历史感,大概也不知道人性为何物。后来我到网上一查,发现曹文轩居然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找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给《朗读者》作序,没有误读才怪,我个人觉得这应该算得上是十足的黑色幽默。曹文轩的序可在下面的链接中找到,我就不多评价了。

《朗读者》中文版曹文轩序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8ccf7a0100cdsi.html

那篇对施林克的访谈标题叫做《人不因为曾作罪恶的事而完全是魔鬼》。不客气地说,这个题目真是一句屁话,把对本来极度的人性扭曲的再现当成了随时可以用来解渴的心灵鸡汤。第三帝国的历史,恰好证明的是有组织的平庸者会成为反人类的极恶。这个标题却正好是对这一罪恶历史的不承认。

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序和这样的访谈影响之下,读者怎样才能理解到小说中个人的悲剧背后巨大的历史悲剧?《朗读者》在很多人的眼中,大概只是和活色生香版的《被告山杠爷》差不多。德国人还有的一点罪恶感和反省,就这样被轻易消解了。

文明和野蛮的距离,从来就是这么近。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227422.html

上一篇:60后70后80后90后
下一篇:博士的水平是博士自己的事

3 杨秀海 刘畅 luckydo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