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看望92岁高龄的资深教授杨生茂先生

已有 4890 次阅读 2009-5-10 10:49 |个人分类:世界各国见闻(09-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资深教授, 杨生茂

看望92岁高龄的资深教授杨生茂先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510日发布

58,笔者应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在南开大学作学术讲座。第二天上午八点一刻,我和老吕来到住在南开校园的杨生茂先生家中,他已92岁高龄,是我国美国史和世界史学界德高望重的资深老教授。先生的爱女令侠教授说头天晚上都没敢告诉他,不然老爷子睡不着觉,会想很多事,9日一早告诉老爸,他很兴奋,老爸年龄大了,白天自己一个人在家感到很“孤独”,没有太多说话的机会,有学人来看望他会很兴奋。我和老吕走上楼时,先生已经在门口拄着拐棍等候。先生身体略感清瘦,思维清晰,精神也很好,短短的一个小时内我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他去年病后恢复到现在这样实在不易。先生认识老吕,还向我们问起老太太的情况(老吕的母亲,200495岁仙逝),他还说起在我们家作客时品尝老太太手艺的情景。先生谈到学校和系、所每年在春节等节假日有人来看望他,但平时见面机会也少。还谈起李剑鸣、王晓德离开南开时自己的脑子一下子“嗡”了,后来慢慢才平静下来。我说,现在的人才培养和竞争机制和以往有所不同,是双向人才选择机制,人才流动不仅对于个人有利,也避免了学校人才机制的近亲繁杂,老先生对此也很想得通,说:是这样的,我已经退休多了,没有必要为这些事操心,再说操心也没有用。我们还谈到引进海归人才问题,先生有许多子弟在美国,他们均学有所成,如果有人回国创业自然很好,不够这里对于海归人才来说不光是个人的事,还涉及配偶就业安排、孩子上学、住房和工资及社会保障待遇等问题,如果中间一两个环境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障碍,此外也有“土博士和“洋博士的协调,“武大郎”开店的问题。话题还说到南开准备纪念八十周年校庆等热点,说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30周年的变化、万心蕙教授关心后学和奖学金来自不易、冯承柏先生英年早逝,还涉及黄绍湘、刘绪贻、刘祚昌(已故)、邓蜀生、严四光(已故)等先生的情况。在美国史领域迄今三位90岁以上德高望重的刘绪贻(96)、黄绍湘(94)、杨生茂(92)先生的健康长寿,是我们从事美国史和世界史研究工作者的幸运,常来看望这些老先生,这也是我们这些后辈的应尽之职。

杨先生十分关注国内外大事,国际时事新闻电视是每天必看和评论的话题,令侠戏言,家里的常住护工快成“博士后”了。杨先生住在四楼,下楼很不方便,几年前他有条件搬到学校新建的有电梯的高知楼上,他放弃了,现在想在现在的住地降底楼层换房也做不到了,年纪越来越大,住在底层的好处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先生告诉我,他当时决策时“犯了错误”,现在情况变了,住的楼房没有电梯,就下不了楼了。先生的腿脚不大利落,极少下楼,如果住在一层,方便进出,对于身体健康必有好处。

时针走得真快,杨先生还要说下去,担心说话长了于身体不利,在先生和我们合影后,起身告别,约定下次有机会来津再来看望杨先生。

下面是和先生及吕启祥分别合影的照片。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230978.html

上一篇:夜游南山N首尔塔(二)
下一篇:和南开美国史研究同行聚餐

1 李祖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