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鳌的坝工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shiao 拜兴趣为师 走创新之路

博文

谈谈长坝轴线设计 精选

已有 11104 次阅读 2009-8-24 13:16 |个人分类:坝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坝长, 坝高, 长坝轴线

谈谈长坝轴线设计
                                                                             朱诗鳌
 
坝轴线的长度, 简称坝长, 准确地说, 是指坝顶轴线的长度。坝轴线长度是水坝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
水坝的另一重要设计指标是坝的高度, 简称坝高。坝越高, 要求的筑坝技术和筑坝水平也越高。坝越高, 受重视的程度越高, 发挥的效益也越高。所以人们向来都是“以坝的高低论英雄”。相比之下, 人们对坝轴线长度却关心甚少。实际上, 坝轴线, 特别是长坝轴线的设计也很有讲究。从古代以来, 世界上坝轴线很长的水坝数不胜数。
 
1. 长坝轴线的作用
采用长坝轴线的作用主要有:
(1) 减少单宽流量,增加总泄流量
对溢流坝(堰)来说, 如果受到堰上水头的限制(比如水头不能太大, 否则单宽流量就大, 坝体易遭受冲刷破坏), 又要宣泄较大流量, 采用长坝轴线当为上策。在坝址所在河道本来就较宽的情况下, 采用长坝轴线当无困难。但如果河道本来不很宽, 这时就要“有意”延长坝轴线。
如何有意延长坝轴线, 1929年出版的旭克利许(Schoklitsch,A.)的专著《水利工程学》(Der Wasserbau)(汪胡桢译)中曾归纳出如图1所示的几种方法 :
                                                        
图1  有意延长坝轴线的几种方法
 
图中a为常规的坝轴线(与两岸正交的单一直线)。为了延长坝轴线, 可以将a改为b至i各种形式。但须注意, c、d、e对河床中部的冲淘较严重, 而f、g对两岸的冲淘较严重, 要根据具体条件决择。
(2) 配合有利地形, 可以增大库容
河道从峡谷出口之后, 往往都很开阔。有些水坝的坝址就选在这种峡谷出口后的开阔河段上, 其坝轴线因而很长。这种坝的泄洪条件很好, 而且可获得较大库容。
(3) 有利于引水入渠
在河道上筑坝引水入渠, 为了使入渠水流平顺, 往往将坝轴线设计成与河岸斜交, 且坝轴线方向与渠线方向相一致。因为与河岸斜交, 也形成了长坝轴线。
(4) 使枢纽组成建筑物有足够的布置空间
在坝区如果有长短不同的多条坝轴线可供选择, 为满足枢纽组成建筑物有足够的布置空间, 也会选择较长的坝轴线。
 
2. 典型实例
现结合上述的长坝轴线的作用介绍以下若干典型实例(按建坝时间为序)。
 
(1) 减少单宽流量,增加总泄流量的典型实例
 
 柯萨尔(Khosar)坝
亚述国王森纳彻里伯(Sennacherib)不仅是亚述精明强干的国王之一, 还特别精于坝工技术。为了解决首都尼尼微的用水需求, 在公前649年于底格里斯河的支流柯萨尔河建了柯萨尔坝。这是一座很典型的有意延长坝轴线的水坝, 坝轴线呈S形, 其长度比河道的宽度长得多, 总长228m, 坝高3m, 见图2。
                                                         
           图2  柯萨尔坝
 
飞沙堰
飞沙堰是我国都江堰渠首三大工程之一, 是一座高2m的溢流堰。为了增大泄流量, 采用了长轴线设计, 堰长达240m。 该堰在岷江低水期挡水, 在洪水期用以排泄宝瓶口不需要的多余的内江水, 同时排走进入内江的大部分推移质泥沙。始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一直使用至今, 是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见图3。
       
   
                             图3 飞沙堰(引自www.xutour.com)
大天平与小天平(坝)
大天平与小天平是我国秦代灵渠工程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最早的砌石坝。分别位于渠首的右侧和左侧。大天平坝长344m, 小天平坝长130m, 两者呈人字形布置, 相交成108°。该坝既可壅水, 也可导流入渠(北渠与南渠), 在洪水期还可泄洪, 将洪水泄入湘江故道。由于坝轴线有意延长了, 泄洪能力也大为增强。建于公元前219年, 一直使用至今, 世界著名水坝。见图4。
 
          
                          图4 大天平与小天平(引自www.travelstation.com.tw)
 
(2) 配合有利地形,增大库容的典型实例
 
马里卜(Marib)坝
    马里卜坝是公元前750年左右建于也门的一座古坝, 坝址选择在达纳干河(Wadi Dhana)峡谷出口以下的宽阔河道上, 坝长610m, 既获得了较大的库容, 又有引水入渠的作用, 见图5。
图5 马里卜坝(引自www.abuyunis.com)
 
郑国渠大坝
      郑国渠大坝是我国战国时期建于陕西泾水上的一座古坝, 坝址选在泾水峡谷出口以下宽阔的“瓠口”, 坝轴线长达2300m, 除使水库获得较大库容外, 还起到了导库水入郑国渠的作用。此外, 大坝不仅河床坝段450m的石笼坝可以泄洪, 近2000m的河岸坝段也有一定的溢流能力, 可见设计者郑国考虑到了利用这一长坝轴线排泄非常洪水。见图6。
 
                                                                  
                                                        图6 郑国渠大坝复原图
 
     葛洲坝
葛洲坝是我国长江上第一座大坝, 坝址位于长江南津关峡谷出口以下2.3km处。南津关江面宽仅300m, 到坝址处突然扩宽为2200m, 见图7。水坝建成后的坝轴线长达2606.5m,获得了较大的库容, 也为布置泄水闸和水电站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7 葛洲坝(引自卢进等《中国长江三峡写真长卷》)
 
(3) 有利于引水入渠的典型实例
艾山新渠坝
       建于公元445年。当时艾山北黄河河段西岸原有一灌溉旧渠, 因河床下切, 无法引水, 需开新渠。此坝为新渠引水坝, 坝高6m, 长450m, 与河床轴线呈30°角, 见图8。因坝轴线长, 也便于泄洪。这一工程后被称为“(黄)河再徙后、三徙前”四大治水活动之一。
                      图8 艾山新渠坝
戴村坝
建于公元1411年, 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和汶上县交界处。此坝横截汶水, 别开引河, 使之直趋南旺湖, 以增加运河水量。坝长483m, 见图9。现已无济运作用, 但仍可在汶河拦沙缓洪,固定河槽与保证下游大清河的防洪安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如果加上上游与其相连的"灰土坝"和"窦公堤", 戴村坝的总长度约为1600m。)
        
图9 戴村坝 (引自《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千工坝
        建于公元1486年, 位于今湖南溆浦县, 横截龙潭河引水入渠, 坝长达300m, 见图10。建该坝的141人18年建坝不回家, 被誉为明代的“大禹”。
                               图10 千工坝
 
(4) 使枢纽组成建筑物有足够的布置空间的典型实例
 
三峡大坝
           图11 三峡大坝 (引自 卢进等《中国长江三峡写真长卷》)
享誉全球的我国三峡大坝坝址选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 坝址处河谷开阔, 谷底宽就有约1000m, 竣工后的坝轴线全长达2309.5 m, 见图11。这一长坝轴线就为三峡大坝布置泄洪坝段、左右岸厂房与通航建筑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使整个枢纽工程显得恢弘壮观。
 
3. 世界长坝轴线水坝的统计
世界坝工专著或论文为水坝单项指标单独进行统计的列表, 常见的有:
    世界最高的坝;
    世界坝体积最大的坝;
    世界库容最大的水库(坝);
    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坝)。
而对坝长单独进行统计的列表似乎还未见到, 现试列如下。
现在, 世界坝长超过1000m的水坝有110多座, 超过5000m的水坝近40座。表1是坝长超过10000m的水坝。
1 坝长超过10000 m 的水坝
坝 名
所 在 国
  坝 型    
坝高(m)
 坝长(m)
建坝年代
Yacyreta-Apipe
巴拉圭/阿根廷
土坝/重力坝
    41
72000
1988
Kive
乌克兰
土坝
22
40900
1964
Dneprodzerzhinsk
乌克兰
土坝/重力坝
34
35450
1964
Afsluitdijk
荷兰
土坝
19
32000
1932
Saratov
俄罗斯
土坝
40
15260
1967
Tsimlyansk
俄罗斯
土坝/重力坝
41
13245
1952
Lauwerszee
荷兰
土坝
23
13000
1969
Twin Buttes
美国
土坝
41
12984
1963
Guri(Raul Lconi)
委内瑞拉
土坝
162
11409
1986
Porto
巴西
土坝/重力坝
38
11385
1986
New Cornelia
美国
土坝
30
10851
1973
Pocchos
秘鲁
土坝
49
10800
1977
Tucurui
巴西
土坝
106
10667
1984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4137-251127.html

上一篇:别具一格的声障墙
下一篇:待到山花烂漫时

2 黄仁勇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