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27569063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275690634

博文

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日记(十):再见南极洲 精选

已有 3225 次阅读 2024-6-2 21:34 |个人分类:南极科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欢迎来到泰利斯科普!

导读: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已圆满结束,“雪龙号”总航程约3.2万海里,冰区航行约1600海里,“雪龙2号”总航程约3.3万海里,冰区航行约4800海里,“天惠”轮货船航程1.6万海里,冰区航行1800公里。

中国第40次科考总行程(图片来自考察队)

 

离别篇:2024年2月16日

终究还是要离开了,按照科考行程,我们一行12人将搭乘南极航空提前返回国内,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此次科考之行即将结束。

原计划2月15日晚上“雪鹰601”将我们送往位于澳大利亚凯西站附近的威尔金斯机场,搭乘澳航洲际航班经澳大利亚转机回国,这就意味着15日下午我们就要离开中山站前往中山冰雪机场。

40次队队友签名

此时大家好像缺少了一些即将回国的喜悦,甚至还有一丝遗憾。因为内陆返程的队友下午才能到达出发基地,也就是我们刚好完美错过。多日未见,临行前的最后一面成了大家的心愿。

似乎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由于天气原因威尔金斯机场航班降落时间推迟了,我们离开中山站的时间也就推迟到了次日凌晨。阳哥说,要坚定信念一定能见到。大家兴奋不已,忙着为内陆即将到达的兄弟准备接风宴。

内陆队友接风宴

再次相聚,大家都很开心,畅聊到深夜,久久不肯离去。刚从内陆下来的队友一直目送我们登上前往中山冰雪机场的雪地车,大家彼此拥抱,道一声珍重,相约上海码头。

与队友告别

途中经过位于我们出发基地旁边的俄罗斯机场,看到停靠的双翼大飞机,属实羡慕了一把。不过我国可起降大客机的机场也正在建设中,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俄罗斯机场停靠的四发双翼大飞机(伊尔-76?)

中山站冰雪机场距离中山站站区约28公里,这也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首个永久机场,跑道长度约1500米,宽80米。这估计是我见过最小的机场和最迷你的航站楼,但它却一点儿都不能被小看。

中山冰雪机场航站楼

中山站冰雪机场看日出

在冰盖上建永久机场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第一就是选址的困难,因为冰盖是缓慢流动的,所以首先要找到一个冰盖运动均匀且流速较小的区域。例如我们出发基地旁边的俄罗斯机场选址就是达尔克冰川的侧翼,冰流速、流向比较规则,不易产生裂隙。

其次就是降雪积累率不能太大,否则跑道就需要经常进行压实处理。比如国外很多南极机场建在蓝冰上,也就是在露出雪面的纯冰上建造机场跑道,机场寿命和跑道强度都能够得到保证。

蓝冰机场跑道

例如我们即将到达的威尔金斯机场就是所谓的蓝冰机场。威尔金斯机场目前经常作为从其他大洲飞来的航班降落地和中转站。

威尔金斯蓝冰机场航站楼

经过大概五个小时的飞行,“雪鹰601”顺利降落威尔金斯蓝冰机场。由于转机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进入候机大厅,而是在“雪鹰”上等待从澳大利亚飞过来的空客319降落,当然飞机也是根据极地特殊需求改造过的。

威尔金斯蓝冰机场转机

永久机场是构建航空运输与保障能力的重要步骤,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南极机场的建设,未来必定会构建更强大的极地科考机队,也期待我国早日进入南极大航空时代。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就登上了前往澳大利亚霍巴特的飞机。望着窗外即将返航的“雪鹰601”,心中万分感慨,也许是现状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期待。这次要正式跟南极洲说再见了。

洲际航班视角下的“雪鹰601”

飞跃晨昏线

再见,南极洲!

后记:雪龙回国

恰逢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考40周年,“雪龙号”和“雪龙2号”返程途中分别在青岛和香港举办开放日活动,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接待。航行数万海里,以圆满的方式结束了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

“雪龙号”停靠青岛(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雪龙2号”停靠香港(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4月15日,“雪龙号”顺利停靠上海极地中心码头,缓缓靠港的场景像极了五个半月前送它离开时的样子。与向站在船舷上的队友挥手致意,此刻他们的内心想必更是激动万分,这一路有着太多的欢声笑语和艰难不易。

迎接队友(张博 摄)

再次踏上这艘英雄船,见到亲爱的队友,感受生活过的船舱,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仿佛一切才刚刚发生过。最后一次体验在船上过夜,睡得很踏实,还梦到了在内陆时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收拾行囊,整理物资,跟队友告别,回归各自的生活。带着无数个曾经美好的瞬间,继续向前。

“雪龙”、“雪龙2”停靠(李正阳 摄)

至此,中国第40南极科考日记部分已完结!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53957-1436606.html

上一篇: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日记(九):再聚中山站

7 崔锦华 何青 王安良 史晓雷 郑永军 冯兆东 guest0152052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