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鳌的坝工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shiao 拜兴趣为师 走创新之路

博文

待到山花烂漫时 精选

已有 5330 次阅读 2009-9-10 22:14 |个人分类:坝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悬臂梁, 法国, 重力坝, 三角形断面, 富伦斯坝

待到山花烂漫时
——谨以此篇献给第25个教师节
                                                                                                                                         
                                                                                                                                       朱诗鳌
现代重力坝的横断面形状都呈三角形,如图1所示。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实际上, 从重力坝几千年的发展过程看, 这种三角形断面还只有140多年的短暂历史。
            (a)               (b)             (c)              (d)               (e)
图1 典型的现代重力坝断面图
(a) 美国的渡口峡(Canyon Ferry)坝,坝高69m,1953年建成;
(b) 瑞士的大狄克逊(Grande Dixence)坝,坝高285m,1962年建成;
(c) 日本的玉川(Tamagawa)坝,坝高100m,1990年建成;
(d) 我国的石漫滩坝,坝高40.5m,1994年建成;
(e) 我国的江垭坝,坝高131m,1999年建成
 
       
         人类建造重力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以前。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在埃及早王朝时期建的科希斯(Kosheish)坝就是一座砌石重力坝。我国秦代在灵渠上建的大天平和小天平砌石坝还可溢流, 如图2(a) 所示。后来随着人们建坝经验的积累和丰富, 坝的规模逐渐扩大, 坝体越来越高。然而早期的重力坝都是凭经验建造的,建坝者最朴素的物理概念就是利用坝体的自重维持坝体的稳定, 因而坝的断面很庞大。一直到19世纪中期, 虽然世界上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力坝, 然而坝体断面仍然庞大, 如图2所示。
 
                  (a)                    (b)              (c)        (d)       (e)      (f)
            图2 典型的古代重力坝断面图
(a) 我国的大天平与小天平(坝),坝高4m,公元前219年建成;
(b) 西班牙的蒂比(Tibi)坝,坝高42.7m,1579年建成;
(c) 西班牙的沃尔德因菲诺(Val de Infierno)坝,坝高35.5m,1786年建成;
(d) 法国的维阿鲁(Vioreu)坝,坝高11.0m,1833年建成;
(e) 法国的格洛梅耳(Glomel)坝,坝高13.1m,1833年建成;
(f) 西班牙的尼加尔(Nijar)坝,坝高27.5m,1843年建成
那么, 这些有几千年传统的、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断面形状如何进步到图1所示的三角形断面的呢?
奇迹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法国。
19世纪中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运输、城市与工业用水等都要求兴建更多更高的坝。面对这一社会需要,对坝的建造进行理论研究就势在必行;而当时进行理论研究应具有的背景条件也日臻成熟,主要是材料力学基础理论的进步。关于梁的弯曲应力研究中有关中性轴位置的问题,在经历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争论之后,直到19世纪初期才由法国工程师纳维(Navier)确定下来。之后,简支梁以及悬臂梁的应力计算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到19世纪中期,法国工程师塞兹利(De.Sazille)率先提出用悬臂梁理论计算重力坝应力并设计断面。在重力坝设计中引入“应力”概念,就使重力坝的建造迈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近代重力坝阶段。
1866年世界第一座用理论严格设计的重力坝——法国的富伦斯(Furens)坝诞生了,坝高56m。富伦斯坝的断面形状, 如图3所示, 图4是其全貌。
                                 
         图3 富伦斯坝断面图                                                   图4 富伦斯坝俯瞰图
         (引自www0.plane-tp.equipement.gouv.fr)
 
与图2所示的断面庞大的古代重力坝相比,富伦斯坝断面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坝体明显的要经济得多,而且凸显曲线美。
富伦斯坝的重要意义在于:
● 是世界上第一座用理论严格设计的坝, 在坝工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是当时坝高创纪录的坝;
● 是坝工历史上第一座坝高超过50m的坝(见图5) 。   
            
        图5    坝高创世界纪录的坝
                                                                     1-混凝土坝;   2-土石坝
3所示的富伦斯坝断面形状,我们不妨称之为曲边三角形,它是严格用悬臂梁公式计算出来的。由于曲线形不便施工,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以后的坝便调整为(直边)三角形断面了。
自富伦斯坝之后, 人们再也未回头建造过庞大断面的重力坝了。
自富伦斯坝之后, 三角形断面的重力坝宛如烂漫的山花在全球开放。然而, 世界上很多人看来并不知道最先开放的那朵花——梅花富伦斯坝!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4137-254800.html

上一篇:谈谈长坝轴线设计
下一篇:熊阱坝

6 黄仁勇 刘玉平 陈龙珠 杨秀海 陈国文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