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一胎化政策与黑死病:中国未来一种

已有 8387 次阅读 2009-9-28 01:43 |个人分类:未来世界|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一胎化政策与黑死病:中国未来一种

2009.09.27

社会人口和劳动力在短时间内的减少,其中的一个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会促进技术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远不止这些。

在欧洲历史上发生于14世纪的黑死病(Black Death),导致了欧洲30%到60%的人口突然减少,在宗教、社会和经济彻底改变了欧洲与世界,随后也带来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革命。

对于黑死病,维基百科上是这样描述的:

The Black Death was one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s in human history, peaking in Europe between 1348 and 1350. It is widely thought to have been an outbreak of bubonic plague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1] Usually thought to have started in Central Asia, it had reached the Crimea by 1346 and from there, probably from black rats on merchant ships, it spread throughout the Mediterranean and Europe. The Black Death is estimated to have killed 30% to 60% of Europe's population, reducing the world's population from an estimated 450 million to between 350 and 375 million in 1400. This has been seen as creating a series of relig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upheavals which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course of European history. The plague returned at various times, resulting in a larger number of deaths, until it left Europ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14th century eruption of the Black Death had a drastic effect on Europe's population, irrevocably chang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It was, arguably, a serious blow to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resulted in widespread persecution of minorities such as Jews, foreigners, beggars, and lepers. The uncertainty of daily survival has been seen as creating a general mood of morbidity, influencing people to "live for the moment", as illustrated by Giovanni Boccaccio in The Decameron (1353).

维基百科关于Black Death的信息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Black_Death

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反对一胎化政策,而是因为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姚洋教授的文章《姚洋:印度国力定将超中国 人口增长是主因》。姚洋说:

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急刹车,使得我们人口红利的窗口变得非常窄小,这项政策到现在已经有30年了,通常估计还有15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2035年我国的人口是要下降的。如果真的发生的话,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日本人口在下降,现在的人口是1.2亿,如果不做改变的话,到2050年日本人口只有8000万。我们总说日本的挑战,我觉得日本对中国绝对构不成挑战,它是个衰落的国家。为什么美国还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发达国家里唯一一个人口正增长的国家。看人口的增长,主要指标是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也就是一个妇女一生生几个孩子。

现在中国一个妇女一生只生1.8个孩子,而很多人口学家说只有1.6个,这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是2.2,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活力保持人口增长非常重要。看英国,国力增长的时候都是人口在增长的时候,而衰落的阶段也都是人口下降的阶段。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所有阶段,英国所谓人口红利阶段,即人口转型的第二阶段,较高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率持续了150年。估计印度也会持续100年,在这个意义上印度会超过中国,就因为它的人口。

在本世纪下半段,印度肯定要超过中国。很多人认为印度赶超中国是因为他的制度,我不认为如此,因为制度在长时间段里是中性的,中性的意思是大家都会学,中国在过去30年里学了多少制度,只要肯变就能学,但人口是学不来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直在鼓吹中国要改变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要从现在开始,不能等再过10年人口快下降的时候再改,那来不及了,到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生了。现在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话可以生两个孩子,但是问问周围有几个人想生两个的。哈尔滨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有多少人愿意生两个孩子,结果是几乎没有。因此现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对我们整个国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

瞭望东方周刊文章《姚洋:印度国力定将超中国 人口增长是主因》链接:http://opinion.cnstock.com/cjdsy/200909/237753.htm

姚洋的看法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未来不太可能像他说的那样发展。

可以预言的是,就算现在开始逆转一胎化政策,已经实施的一胎化政策的结果也一定会使中国在以后几代人的时间里一直是劳动力稀缺的老龄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和今天的社会相比,会有非常大的差别。比如,下面的一些事情是现在就可以想象的。

1. 中国人会更尊重生命。每家的孩子都这么少,人命会变得很值钱,自然那些不够人道的政策会受到抵制,群众运动肯定是越来越难搞。宗教会复兴。

2. 社会保障和政府效率会提高。办事的人少了,事儿并没少,不加强社会保障和预防,政府效率不提高,社会根本没法儿运转。以前子女和亲戚多,自己家里人总可以找出党政军公检法医生教师等等各方面的关系解决问题,责任和灾难也可以大家分担。家庭结构变简单了,家庭不能承担的这些社会功能,就真得靠社会和政府来解决了。

3. 中国会变成一个移民社会。劳动力不够了,自然从全世界引进劳动力。美国欧洲均是这样,连香港台湾都有大量菲佣。自然中国周边人口多又不够发达的国家会向中国输入大量的劳动力,比如印度、孟加拉国等等、等等。

可以预言的是,社会流动性和移民的增加,将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这和已经发生的民工进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我们中国人目前的心态不容易太习惯这种变化而已。不过只要看看美国社会中拉美裔人的状况就不言而喻了。未来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如果除了英语之外不会西班牙语,胜选的几率恐怕不大。

可以想象,30或者50年后,在中国有关移民政策的辩论是这样的:

反方:移民政策一定要从严。那么多印度人、孟加拉人涌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会被破坏。Blah,blah,blah...

正方:中国唐朝的时候长安就有上N万外国人。中华文明一直是开放的。我们当然不希望太多的移民,但是,难道我们就不要经济发展和维持我们的生活水平,以及way of life了吗?Blah,blah,blah...

其实中国老早就从印度大大方方地学来了佛教,印度人、孟加拉人涌入,怎么会破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担心这个不是杞人忧天吗?

4. 科学和技术发展。目前中国社会还在吃姚洋所谓的“人口红利”,将来这红利肯定是没有了,就得靠“科学红利”和“技术红利”。社会对于生产效率和生活效率的的要求,在劳动力稀缺的情况下,在很带程度上会转换成为对发展科学和技术的需求,而不像今天一样,科学和技术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摆设,发表SCI论文和申请专利只是为了争取政府经费。大量的各国移民,以及对生产效率和生活效率的需求,才是中国社会科学和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动力。

5. 政治。我党要面临的转型任务非常艰巨,因为以前的路线、思想和做派都是按照社会劳动力过剩的前提设计的。劳动力稀缺的其中一个结果,是工会对政治的影响会变得严重,不过引入移民可以用来分抵挡工会,所以政治家们会普遍支持比较宽松的移民政策。

总之,姚洋教授的预言很有道理。不过,虽然他已经够开放了,但他好像还是把中国当成了一个非常封闭的体系来看待,眼光还是不够长。不过我同意他的的说法,日本将来对中国不重要,最多成为中国的一个后花园。原因很简单,除非将来中国百分之好几十的人家每家都有一个“日佣”,要不然日本对中国不会有更多的用处。其实,在冯小刚拍的《非诚勿扰》中,他就已经把日本当成中国的后花园了。不得不说,艺术家对于未来的脉搏非常敏感。

50年之后,可以预言是不会有什么“大东亚共荣圈”的,而形成真正的“印度支那”(IndoChina)则是必然的事情。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还是能够看到这些很多预言逐渐成为现实。

顺便说一句,将来做南亚研究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学问,季羡林大师的传人们会更加风光。

AS WE MAY THINK...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258287.html

上一篇:故弄玄虚
下一篇:老乡争当被告被友情链接

18 翟保平 武夷山 刘全慧 陈儒军 王号 杨秀海 唐小卿 任国鹏 吕喆 刘畅 刘岩 李志俊 侯振宇 littlejoy yinglu scnlong pkuzeal DavyS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