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为何一再如此回应对新衣的赞扬?

已有 4999 次阅读 2009-11-16 16:07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清晨,穿新衣上学(自认极普通,不以为然,为以下故事基调),路遇同学。一女同学赞扬我的新衣,这话还没过自己的头脑,口已经喃喃回应了过去:“哪里呀。”

日常里这样的情形不知道发生过多次,才练就了这样的下意识,似乎完全无需推敲。

可是,有心的听者不放过这次——本也是同学相处后的随意所致——认为我不该谦虚。

于是,我赶紧自嘲地重复了一句:“Where,where.”并告诉同学:“你可以回答Everywhere。”

这截取自那个有关中国人谦虚的经典笑话;一老外称赞某中国人的夫人漂亮,这男士谦虚地表示“哪里,哪里”,结果因英文不好而翻译为“where,where”,搞得这个迷糊的老外只好郁闷地开始数漂亮的地方:“眼睛、嘴巴、鼻子……”

于是,大家大笑。

笑过后,该女同学教育我:“你应该说'是呀'。”
我点点头,说:“嗯。” 没往心里去。

到了学校,同一拨同学中的男士不经意又提及并表扬我的新衣。第一次的情形依然发生在我身上,我喃喃中犯了同样的“错误”。

由于第一次故事发生时该男士在场,这次他再次提醒我又“谦虚”了。

赶紧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追加了”Thank you“的回答。

静下来后,发现这两个小事件的有趣处。

随着中西文化的对话频繁,中国人已经在一部分事情上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和用语,比如坦然接受和回应他人的称赞,比如见面用Hello再见用bye bye,道歉用sorry(我甚至把sorry变成自己道歉的第一下意识),收到礼物要当场拆封并致谢等等……

只是,我顽固地用“where”回应赞美,真的是开放不足所致么?

审视内心,发现自我其实是无意放弃这种行为模式,即便口头上能够做到“错误纠正”。

想起来一系列自己喜欢的词:低调,含而不露,隐而不发……何尝不是这种固执的体现?

上善若水,水愿意守着低处,因为它已经无处更低;愿意奔向低处,因为高处并不恒定。而世间事总是循环往复,于是最低处的水蒸腾为云,然后从高处转为雨倾,重新汇集到最低处,形成波澜壮阔的海,和蓝天遥遥对应。

同样是水,它本质最洁,却可以洗涤世间最肮脏的一切。只需蒸腾,它轻易地回复初始和一贯的洁净。

物极必反之道如此。张扬的露和发都是走向极致和充盈,随后便是枯竭和衰落。处低望高,其势不衰,进退皆益。

想到某同学常将“低开高走”挂到嘴边,往往引来大家善意的笑。笑声后,事后,当结果应验,便带了一种赞同的成分在笑声中。

道理没错,同因此道。我之理解,高并非低之所求,万事万物的发展自有其因果,正如水、云、雨的关系那样自然而天道——海中一粒水从来无须羡慕天空中的白云,雨也不必因为离开天空而遗憾,它们本来就是一体,所谓无为而为。

安然抱残守缺,是因为明白人生的完美原不可得,所有极致的大全大美最终都会衰败。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和永恒的人生吧,否则,就该尝那从幸福巅峰跌落的痛苦,不是人人能够消受。

如草如水之弱,谁不知是力量可以撼动巨石的强?

安然于低处,自在于柔弱,真心于谦虚,不争不求,是我所喜爱也。

摘录《道德经》中有关的部分如下,当是提醒和自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哉。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846-271430.html

上一篇:别了,堪培拉(修订)
下一篇:人生如画

16 武夷山 苏青 王桂颖 鲍得海 刘玉平 陈龙珠 刘进平 曹广福 罗帆 陈国文 王宝山 刘畅 刘岩 陈湘明 李泳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