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大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ecw sdciwei@126.com

博文

职称评审权力下放与同行评价

已有 4517 次阅读 2010-2-5 16:08 |个人分类:高教评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教授, 职称评审, 行政, 同行评价, 权力下放

职称评审权力下放的尴尬

以前的职称评审都有省上相关学科组评议。这样一些薄弱学科的教师有望在同一学科内找到同行评价。

 几年前山东省把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几所试点学校。刚下放的第一年,部分行政干部的职称因政策调整(例如没有英语的限制和高水平论文的要求)而得到解决,与此伴随的是教授名额超标。省上只负责控制人数,学校只负责控制由谁来评和人缘。这样更多的机会就让位于重点学科和与上层有人缘者。评审委员会的构成虽说是学校的权力和学术都很有分量的人物,虽说他们在本学科领域优秀,但评审学科外的教师只能看数量指标,是隔行评审。某些学科多年不见一名教授,尽管该学科也有博士在那里坚守了四五年,副教授已有七八年。如果按学科设岗的话,该学科兴许也可有机会。谁愿意在边缘的学科长期坚守?

副教授等评审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本来也是好事。但同样会出现上述权力下放的弊端。由于地方院校的传统所特有的地方势力的权力垄断,某些学科的二级权力也一直有学科外的行政人员来主持,这些二级官僚又可能在选择三级系科负责人时,选择那些常迎合自己而学术水准和资历都不怎么样的人来担任。出于同气相求,第三层级的管理者,不知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人际圈,还是学术眼光欠佳,在职称评审时居然推荐了几位学术成果有假的人员,而其他的同行教师对评审过程一点不知。如今评委是谁,同一学科的教师都不知道。

这样,同行评价无论在哪个层级都没有落实。

惹得某个老师愤愤不平,终于撕破脸皮揭露造假者。好像事情的双方都值得同情,但人们更应该同情敢于打假的人,不到不得已,谁愿意得罪同事?被打者也别怨气,事情既然出了,应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这一如果解决不好,保不准哪天教师出于义愤,打假涉及到某些领导,那就会出现更为尴尬的场面。

相关链接 职称评审权力下放后的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0913-292877.html


下一篇:大学“养鸡论”与“牧羊论”

3 薛长国 逄焕东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