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儒林新探:院长公开招聘可有鲜招?

已有 4495 次阅读 2010-2-7 11:04 |个人分类:大学漫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在下学院“院长”一职近日再度出缺,兹事体大,发些议论,言责自负。

中国高校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院院长已有若干年头,表面上看,距离“校长”的公开招聘只有一步之遥,但此“长”绝非彼“长”,在现实制度安排之下,就“招聘”而言,“院长”到“校长”之间尚有一道鸿沟不可逾越。所以不论(二级)院长公开招聘程序上多么的“国际化”,他(她)也很难摆脱“项目经理”的角色定位,但主持一个学院,与完成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毕竟有着天壤之别,聘用合同双方(形式上是校长与院长两人)或许可以轻松搞定,但一种办学理念,却难以用数目字方式予以约定与兑现,这或许也正是国内各大学公开招聘院长的广告随处可见,但应聘走马上任并十分成功者亦十分鲜见,尤其是在缺少区位条件优势的高校(如本校)。何以如此?因为杰出专业领导人才如果仅仅是被“院长”(不必讳言与之产生的各种待遇)一职所吸引,而丝毫不存在同时对该城市乃至当地文化、文明程度的向往,说白了,就是即使这个“院长”不当了,也愿意继续服务于当地,甚至于终老于斯,短期行为出现的概率就要大大增加。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之常情,亦不必苛责。

言归正传,还是接着谈谈在下所在学院“院长”出缺一事吧。前任院长出身于名校之名校,履新前不仅在专业领域获殊荣无算,还写得一手好骚体诗,更有过行政管理的历练,这样的杰出领军人才,可谓“打着灯笼也难找”,在本学院做了二年“首席”三年“院长”,三个月前已经离职并转战外省他校,学校旋即聘任了一位“代理院长”,近日做了不到三个月的新任院长激流勇退,坚决辞去了代理院长一职,这对在下所在学院,影响不可谓不大!设身处地,以其年龄、学识与阅历,我相信这位有着丰富海外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代理院长一定不是抱着“玩票”的心态,发现“院长”一点儿也不好玩,就不玩了,一定是遇上了自认为要当好“院长”而无法排除之障碍,因而辞职。我估计学校领导在此问题上也是爱莫能助,否则也就不会同意他的辞职(替他排除不就得了?)。

在下担心的是,如果“障碍”仍在,接着公开招聘来的“院长”又当如何处之?会不会出现在少数一些招聘而来的“院长”解除合同后出现的情形?套用李敖先生恶搞的那首名诗:“重重地我走了,就如同我重重地来,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全部云彩!……”三年、五年过后,扔下一件疑似皇帝新衣的“成绩单”,扬长而去?但愿这不过就是杞人无事忧天倾。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8-293300.html

上一篇:儒林小史:“屁屁地”新时代
下一篇:“十二跳”后,还能说点什么?

2 姚羽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