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已有 8069 次阅读 2010-2-16 12:12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2010.02.16

孔夫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学问传到日本,就变成那个了所谓三个智猴(Three wise monkeys):一个双手捂眼做惨不忍睹状(非礼勿视)、一个双手捂嘴做噤若寒蝉状(非礼勿言)、一个双手捂耳做置若罔闻状(非礼勿听)。日本文化学会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但却没有学会非礼勿动。结果日本民族的特点好像就是虽然看起来很守规矩,表面上满像个圣人,但做起事来却常常很邪恶。

wiki百科上Three wise monkeys解释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Three_wise_monkeys

日本人的三只猴子,在英文中就成了:See no evil, hear no evil, speak no evil.

Google的口号是Do no evil,这是典型的西方的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可以乱看、乱听、乱说,但不能乱做。这恰好与日本人的三个猴子互补,加起来就是:See no evil, hear no evil, speak no evil,do no evil。正好是孔夫子的四个不。

中国人最讨厌日本人,有时候也讨厌google,由此观之,的确是很有道理。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糟糕的东西看多了,听多了,说多了,能够做到不乱做已经很不容易,而还要会做好的事情,不说不可能,估计也非常难。

我们常常告诉学生一定要找到好的榜样,向他们学习做好的事情,但这也是不够的。

孔子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其实孔子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说:批判下等的,得乎其中;批判中等的,得乎其上;批判上等的,则无所得矣。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喜欢批判学术不端的(比如天天看新语丝),这样的人能够做平庸的学术;能够批判平庸的学术的(比如批判庸人的学问),这样的人能做优秀的学术;整天反对学术上的精英主义的,这样的人做不了什么学术,还扰乱自己和他人的思维。

这不是我曲解孔子,而是我自己发明的语录。如果哪位哲人也说过同样的话,只能算是君子所见略同。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礼记·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我的认识是,要止于至善,不仅要不断效法上善,还要学会批判平庸。当然,需要严格区分的是,批判平庸,并不等于批判平庸的人。

既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那些糟糕的人做的糟糕的事情,就让平庸的人去批判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295344.html

上一篇:宁做虎头不做牛尾
下一篇:依葫芦画瓢远胜过缘木求鱼-向Lee Hood学习

17 翟保平 武夷山 陈龙珠 赵明 梁建华 任国鹏 朱教君 王启云 张旭 施继龙 李毅伟 王萌杰 littlejoy yuxing628 neilchau pkuzeal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