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习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berfrank

博文

交通解释 之 交通服务的沿线停靠安排

已有 3083 次阅读 2010-3-13 16:43 |个人分类:TRANSPORTATI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摘选自拙作《交通需求分析》未完稿]

 

交通服务分为两种,一种沿线没有停靠站,例如航班、公路班车;一种,沿线停靠,例如公交汽车、铁路列车。从结构上,我们可以称之为点对点式交通服务和总线式交通服务。总线式交通服务又分为沿线停靠站和沿线招手即停两种。现在来解释这些不同的交通服务安排。

 

甲地到乙地经过丙地。两个运营者A和B,A提供点对点式交通服务,从甲地直达乙地;B提供总线式交通服务,即从甲到乙,经停丙地。

 

B交通服务经停丙地,增加了停靠时间,因此从甲到乙总时间增加,乘客平均交通服务成本增加。同时,B经停丙地,从甲到乙的服务在甲丙段增加了甲丙需求量,而在丙乙段增加丙乙需求量。暂不考虑拥挤成本,交通供给曲线说,从甲到乙,总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考虑运营者以票价作为回收成本策略,乘客票价下降,是交通服务成本下降。成都到绵阳的铁路列车,一路经广汉站、德阳站、罗江站。直达绵阳的列车票价20元, 4站皆停的列车票价低至10元。因此推出结论,交通服务的沿线停靠安排会带来停靠时间增加和票价降低。这一升一降在边际上的总作用,决定了哪种交通服务沿线停靠安排会被采用。

 

当停靠时间足够长,或甲丙和丙乙需求量不大,导致边际上,乘客交通服务成本总体上是增加的,总线式交通服务将没有跨中间站的需求量,结构上其实等于点对点式交通服务。国内航班,直达航班最常见,是因为飞机经停一次时间很长。

 

当甲丙和丙乙需求量足够大,而停靠时间又不长,边际上,跨站乘客交通服务成本总体上下降,那么点对点式交通服务会被淘汰或被迫设中间,只有总线式交通服务存在下来。国际长途航班,或一些国内较冷航班,需求量不足够大,例如成都飞哈尔滨经停大站北京,原因正在于此。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形是,甲乙需求量很小,沿线随招随停的总线式交通服务将会被采用。这现象多见于乡镇公交汽车,有时固定停靠站和招收即停的两种总线式交通服务会同时存在,甚至在一条公交线上同时执行。例如,我的家乡,商丘市。

 

现在再考虑甲乙需求量足够大,经停中间站,会产生显著的拥挤成本,票价的降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时点对点式交通服务又会胜出。成都到绵阳,公路班车半小时一班,每每客满,从不经停中间站,这是主要原因。

 

这是关于交通服务沿线停靠安排的解释。100%清楚,非此即彼,是科学的另一种“精确”度量。



https://m.sciencenet.cn/blog-92473-302629.html

上一篇:交通解释 之 短途高频率长途大容量
下一篇:道路使用拥挤权的市场 之 城际公路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