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wei5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wei58

博文

世纪茶人:张天福 (连载19)

已有 3592 次阅读 2010-3-31 15:1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祝张天福百年华诞(1910- )

 

人物传记

世纪茶人:张天福

(连载19)

秦 威/著

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1、二次下放

1966年全国生产会议在北京召开,张天福赴京参会,这个会议由李先念副总理主持,周恩来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会议给与张天福很大的激励,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张天福青年时代就决定献身于农业救国,而这几十年间的风风雨雨,让他阅尽人生沧桑,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这次政府下了振兴农业的决心,着实让张天福感动,会议结束了,张天福返回福州后一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冲动。

 但是,严酷的政治现实又一次无情地冲击了这位视科学为生命的专家。全国生产会议上周总理讲话的余音未消,7月间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十六条”,一场颠覆中国社会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一次与57年反右运动的区别在于,那些资产阶级反动技术权威之外,也有许多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派,张天福又一次在劫难逃。但造反派们却对张天福这个资产阶级技术权威不感兴趣,因为张天福早已被打倒了,并没有翻身过。在批判走资派时,他仅仅是个陪衬的对象,但造反派在批斗走资派时,陪斗的张天福不能幸免。

不久,这一批福建省农业厅与福建农学院被打成牛鬼蛇神的技术干部,被送到闽东的寿宁县农村参加劳动锻炼。下乡劳动的人员与他们的行李被装上一辆大卡车,一路向各个安置点开去,每到一处就放下一批人,带队的干部偷偷告知各地的接受人员,这些下放人员都是危险份子,要加以看管。张天福在寿宁县犀埔公社洋头生产队住了三个月,落脚点在生产队长家的楼上。

寿宁县是福建的一个山区农业县,但当时又是一个比较落后与贫困的地方,尤其缺少技术干部,而这次下放的十多人中都是各部门的技术专家,县政府从当地缺少专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他们调往县政府有关部门工作,张天福被安排在县茶叶局,住在茶叶局宿舍里。

当时寿宁县在武曲龙虎山国营茶场建立丰产茶园,并在此茶厂安置一批知识青年,让他们学种茶与制茶,需要一位茶叶专家做指导,因此,将张天福派驻此茶场,张天福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龙虎山茶场的干部职工也非常欢迎张天福的到来。

张天福报到后,茶场就开了一个欢迎会,农场党支书兼场长王维春在会上讲话,他全权委托张天福负责茶场的生产,要求农场职工听从张天福的指导。在寿宁的这一段时间里,张天福还负责当地多个乡镇的茶叶生产的指导工作,由于有一些乡镇间不通车,只能步行,他常常是今天在甲村工作后漏夜赶往乙村,以便第二天的工作。

不久,有十三位知识青年来到龙虎山茶场,这些青年人从未接触过茶叶生产,张天福带领他们上茶山,学习茶园的管理,教他们采茶、制茶,张天福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年轻人常常到张天福的宿舍来,张天福那间小小的房间里经常挤满了人,没有椅子,大家挤坐在床板上,门槛上,请教问题,讨论心得,张天福离开学校讲台已经几十年了,但他在这偏僻的大山深处又带出了一批学生。

张天福在此积极推广绿茶机械化生产,改进制茶工艺,使茶叶品质显著提高,一跃为闽东地区榜首。但是,张天福热心推广的机械制茶,在起先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当地茶农的抵制,因他们已经习惯于数百年来世代相传的手工制茶方式,一是对机械制茶技术的不了解,二是担心机械会抢了人工的饭碗。

其中最典型的一次是张天福到南阳公社,向茶农推广绿茶杀青机,他送机器上门代为安装试制,但茶农们非常抵触,再三通知他们来观看,但没有人来,张天福只好请村干部帮忙,带上机械设备,亲自到在当地有一定威信的茶农家中反复做思想工作,现场演示,张天福的诚恳与执着,终于他们愿意接受这些新事物,在他们的带动下,做通了广大茶农的工作,才使这种机器得以推广。

在茶场劳动期间,虽然张天福的专长得到了发挥,但他却处在一生中最为困窘的时期,由于张天福是所谓的“黑五类”分子,他的家庭受到了冲击,福州卫生学校的造反派将吴端宜赶出学校,要她带着子女回到张天福祖籍地破旧的祖屋去生活,但吴端宜拒绝了这个组织安排,福州卫生学校的造反派恼羞成怒,停发了吴端宜的工资,使这一家人生活无着。在出区的张天福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愤怒与痛苦,但他毫无办法,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将自己每月36元的生活费和粮票寄回福州去养家,他自己的生活只能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买点番薯填饱自己的肚子,历史重演了,张天福再次陷入1958年的困境,这次不是因为天灾,而是人祸。

但是,山上的农民们却没有忘记张天福,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什么人是右派分子或黑五类分子,谁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提高收入,谁就值得尊重,更何况张天福在当地指导茶叶生产,有一身的真功夫,他们知道投桃报李,十分关心张天福客居异乡的生活,逢年过节都给他送年货与鸡蛋等,张天福在山区农民中感受到纯朴的亲情与尊敬。

而作为技术专家的张天福来说,这个时代使他感到一种无奈与痛苦,在茶区的劳动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在劳动中他虽然不停地考虑茶叶生产的技术问题,但没有能够形成论文,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就是写出了论文,他也没有资格以真实姓名去发表。张天福在武曲龙虎山茶场厂一直到1979年。

虽然张天福低调地对待自己的不幸,但他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只是所谓的历史问题而遭遇此命运,他逐步认识到自己不应无休止地沉没下去,因此,每年春节张天福都会在返回福州过年时,去农业厅找有关部门要求落实政策,他还不断地向省委省政府写申诉信,但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依然恶劣,张天福的申诉都石沉大海,农业厅的领导劝他再等等,不要写信反映了,因为在这之前往中央信访部门写出的几封信都被批回到厅里,但张天福心中是不平的,当年一起下放的十多位技术人员,陆续都返回福州安排了工作,只有张天福与另一人仍没有回去。

1980年春节前,张天福再次去省委统战部反映问题,在大门口遇到福建省农科院人事处的干部,这位干部见到张天福显的有些意外,他告诉张天福,省农科院决定将他调来,商调函都已开好了,近日就可向寿宁县商调,张天福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有一份欣喜,但他也知道省农科院领导由于不了解情况,将他当成了寿宁县里的技术人员,由于省农科院在文革结束后需要技术人员,于是去调张天福。张天福告诉省农科院人事处的这位干部,自己的人事关系与户口依然在省农业厅,而且尚未落实政策,这次调动就无法继续进行了。

在下放9年之后,在1979年,张天福终于落实政策调回福州,198031日他的退休申请得到批准,这一天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在省农业厅门口偶遇省农科院领导赵毅,当他得知张天福已从农业厅办好退休手续后说:你现在已从农业厅退休了,农业厅不会误认为我挖他的墙脚了,我聘请你担任农科院的技术顾问,你可愿意接受?

张天福表示接受。赵毅与张天福告别后匆匆离去,张天福依然在路边深感赵毅知遇之情。几天后张天福接到一份聘书,省农科院聘请他担任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顾问。这对张天福可能是一个比较适当的精神归宿地,五十年前,张天福亲手创办了这个研究所并在此领导了福建茶叶机械化的革命性转折,半个世纪后他又回归到自己事业的起点处,在新的环境中延续其为之献身的事业。

    注释

    黑五类

    黑五类是在文革时对政治身份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等五类人的统称。他们被排斥在人民概念之外,属于阶级敌人(敌我矛盾)的范围。他们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每有政治运动最先被列入整肃名单的就是他们。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4172-307688.html

上一篇:世纪茶人:张天福 (连载18)
下一篇:世纪茶人:张天福 (连载23)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