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卡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einwangba Art & Science

博文

心理学:心灵旅途上的一场顿悟 精选

已有 8139 次阅读 2010-4-4 23:1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神经科学, 实验心理学, 冯特, 坎德尔

(为北京大学招生网而写,希望能有更多好奇的孩子们爱上心理学)
大约开始阅读这篇文字的小盆友以及家长们都会带着两个问题,那就是心理学(Psychology)学的是什么,将来的发展方向又有哪些。这两个问题由于经过了年复一年的探讨所以基本上能够得到相对客观的一些说法。首先可以说的是心理系本科生的学术生涯分为三大块:选课、科研和实习。其中选课的课程表在心理学系主页上就可以查到,基本上是心理学入门的知识储备,也包括高数物理以及编程之类的理工科基础。也就是说,心理学本科的培养重在打基础,你需要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自我职业规划,简单来说就是想找工作的狂搞实习,想保研或者出国的狂搞科研。根据经验,如果你在本科四年成为实习达人的话毕业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又待遇不错的工作。当然,这类工作不包括心理咨询医师,因为想要坐诊咨询你至少需要读个研究生才算靠谱。关于读研,就2010年秋季入学的数据来看是前70%的同学都具有保研资格,也就是说只要成绩别太说不过去就可以了。申请出国没有一定的比例,其point就是如果你在本科期间好好跟着导师搞科研,拿到牛offers并不是梦想(06级张洳源同学堪为这方面代表人物)。
 
最关系到民生大计的问题已得到了解决,决定继续阅读下文的同志们一定还关注着,那么心理学究竟是什么呢?
 
提到心理学,你脑海里第一出现的一定是《飞越疯人院》里的场景,一群身穿白衣的由于服药过量而神情恍惚。或者是《心灵捕手》里的那个经典弗洛伊德式造型的心理医师。这些隶属与临床心理学的印记并不是当今心理学的全部内涵。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有两大分类:基础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在生活中大家了解到的都属于应用心理学(包括临床心理学),然而所有的应用学科都是需要基础科研来做理论支撑的。想要治疗或者改造人类的心灵,势必要从了解心灵做起。
 
那么,心理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科学呢?
 
这个问题曾让我纠结到彻夜难眠。那是在我们大二上学期吴艳红老师在她的第一节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课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心理学究竟是不是科学。”当时课堂上论战的十分激烈,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修,最后得出一个微妙而暧昧的界定:“心理学是前范式科学。”正印证心理学在近代学术史上经历过的可谓尴尬的阶段。长久以来心理学都被归为哲学领域,直到19世纪晚期,有位叫冯特(Wilhelm Wundt)的老兄说:“我受够了,你们哲学家尽管坐着空想高谈,我可要去测量计算,找出真凭实据了。”当他的同事还在捻着胡须仰望星空时,冯特已经开始实验测量人类心灵,并以有条理组织的方式,对哲学课题提出质问了。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实验心理学究竟是在追求科学真理,还是仅仅为了阐述观点?这个问题让刚刚有些模样的实验心理学拥护者再次陷入尴尬。比如说,实验心理学家们通过种种繁复精密的实验设计证实了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具有集体意识,实验结果诚然让人心动,但反思过来这个结论我们通过经验推理也可以得出。如果说实验心理学家们只是为了给中国人更具有集体意识这一观点提供证据,那么这个实验推动我们接近真理了么?就这样,实验心理学将心理学带出哲学思辨的瓶颈,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心理学需要以科学为基础,而在20世纪的有限技术水平又将心理学拖入另一个瓶颈,于是心理学便在由哲学升华为科学的旅途中,遁入了前范式科学的尴尬境地。
 
令人兴奋的是,这趟探索心灵的旅途并未就此走到尽头。我们在大学三年级在韩世辉老师的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课堂上为这个“前范式科学”找到了出路。随着技术水平的增长,心理学研究开始借用化学、生物以及物理等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测量心灵的源头—我们的神经系统(Neural System)。生理心理学的假设认为,像服从、爱、悲伤以及强迫等所有的心理现象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大脑。曾获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坎德尔(Eric R. Kandel)在推动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融合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预言在21世纪,神经科学(Neuroscience)会覆盖几乎所有心理学分支,并主导所有相关的研究。坎德尔相信,我们最终会发现所有事物的神经本质,我们就应该能够掌握并改造人类的心灵。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尚不具备能力掌握并改造人类的心灵,可神经科学却像坎德尔预言的那般迅速繁荣起来,成为实验解释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比如在心理咨询中强调的共情(empathy),指咨询师关怀一个人并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主观世界的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古典测量方法包括经验丰富的咨询师的主管判断,直到神经科学兴盛的今天,包括韩世辉老师在内的国内外学者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手段阐释了共青能力源于人脑特定脑区的神经发放。又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界的难题,我系李量老师实验室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动物的听感觉门控能力缺失,且精神分裂感觉门控不再受到神经系统自上而下(top-down)的调控,这从原理上解释了精神分裂症的多种认知障碍(如:幻听、意志力减弱)。
 
总而言之,人类的心灵世界隐秘而难测,或许有一天人类得以了解世界却也无法了解人类的心灵。探索心灵的旅途是艰辛而有趣的,就像我取得推荐直博资格之后的一天清晨母亲突然问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些东西,我想也不想说因为我好奇,我想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我还记得那天清晨的阳光懒懒地洒在我面庞上心灵仿佛沐浴在所谓顿悟(insight)的境界之中,一切的开始,只因这好奇。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194-308886.html

上一篇:开篇
下一篇:渴望被关注的人类

23 武夷山 王进 孟津 鲍得海 陈儒军 陈绥阳 王德华 罗帆 曹聪 刘凡丰 盖鑫磊 柳东阳 杨书华 孔晓飞 魏玉保 陈湘明 李泳 田仁飞 左正伟 焦宏远 colorful majorite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