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长明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ngminglu 关心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

博文

参加维也纳"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国际会议有感

已有 6212 次阅读 2010-4-12 09:25 |个人分类:转基因思考|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2010223-26日我和助手吴刚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国际会议。本会议有正式参会人员216人,主要来自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区,其中欧洲以外参会者只有29人,中国3人。

 

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会发言,共49位,第二部分是墙报展示,共108份。

 

大会发言按照内容分为十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植物种子的发育、休眠和发芽;第二部分是植物营养器官发育;第三部分是植物雄配子发育;第四部分是植物雌配子发育;第五部分是植物发育模型化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第六部分是植物发育的表观遗传学;第七部分是植物体细胞与合子胚胎发生;第八部分是植物细胞凋亡、全能型与极性;第九部分是植物发育的激素调控;第十部分是植物发育的信号传导。

 

第一部分发言内容有:

 

1. 拟南芥受精过程的细胞间信号传导:与抗病性具有惊人的联系;2、植物种子发芽与种子活性的蛋白组学;3、胚乳发育的基因调控;4、种子发育的基因调控;5、种子成熟、休眠和发芽的基因调控网络;6、种子活力与蛋白质修复的关系;7、胚根伸长与发芽的关系;8、种子发育的四维成像。

 

第二部分发言内容有:

 

1  玉米根系发育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分析;2、拟南芥根系形成的多维模型化时空分析;3、茎尖分生组织形态发生的协作关系;4、马铃薯复叶发育与侧芽分生组织分化同源;5、拟南芥花原基形成的分子调控;6、花器官形成基因与形态建成的联系;7、拟南芥多年生与一年生特性的差异表达分析;8、花序结构的进化。

 

第三部分发言内容有:

 

1、调控拟南芥花药发育的转录网络;2、花药中花粉囊发育的分子模型。

 

第四部分发言内容有:

 

1、胚珠发育中的极性决定规律;2、生长素梯度控制拟南芥雌配子分化的模型化研究;3、胚珠与种子发育期间STK基因的多重作用;4RKD基因决定小麦和拟南芥卵细胞发育;5UNICORN基因在拟南芥胚珠发育过程中维持珠被的分层生长模式并且抑制YABBY基因INNER NO OUTER6、显花植物配子细胞与辅助细胞的细胞间通讯;7、鉴别拟南芥胚珠发育基因SEEDSTICK新型调控因子的遗传学策略。

 

第五部分发言内容有:

 

1、叶片发育程序的比较分析;2、在正常和臭氧处理条件下杨树叶片的营养体发育蛋白组学研究;3、、悬浮细胞完整性和胚胎转化相关的生长素调控基因研究。

 

第六部分发言内容有:

 

1、拟南芥发育过程中植物组蛋白编码过程研究;2、多倍体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研究;3、老化相关基因的发育依赖型组蛋白修饰。

 

(其他略)

 

本次大会的报告,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是基因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影像模拟技术。对植物发育的研究涉及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遗传学和激素调控机理等多个层面。并通过植物发育的影像模拟技术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表观遗传学和激素调控机理研究结果进行组合和形象展示。

 

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欧洲国家植物发育基因研究的优秀成果。通过参加本次大会,我感觉到,欧洲国家对转基因的研究并非停滞和落后,相反他们对植物发育的功能基因研究比我国系统和深入,涉及到植物发育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在研究布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对转基因的研究过度强调应用,而对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其结果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应用价值的基因非常缺乏,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缺乏后劲。虽然我国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投入很大,但是效果却很有限。针对我国目前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设置,我建议加大基础性研究和研究设施的投入,投资比例应该前移,研究对象不应局限于5种作物,应加强非粮食作物转基因研究:

 

1、建议加强对模式植物发育功能基因的基础性研究;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不应局限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五大作物;

 

2、建议加强对遗传转化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攻克限制遗传转化的技术瓶颈;

 

3、建议加强对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检测与安全性研究技术和设施投入,构建国际一流的转基因生物检测公用平台;

 

4、建议加强对转基因育种设施投入,建设符合安全性要求和管理规范的、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的转基因育种设施;

 

5、建议加强对性状鉴别技术和设施的投入,提高抗性鉴别、品质鉴别和产量鉴别的能力和水平;

 

6、建议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实施转基因研究许可制度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3436-311172.html

上一篇:抗虫转基因水稻安全吗?
下一篇:国际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

2 李万峰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