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那点儿事——贾鹤鹏の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hepeng 横贯古今中西,纵论创新玄机

博文

梁子才:缔结科研与产业之链

已有 7001 次阅读 2010-4-12 16:11 |个人分类:科学传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发表于《科学新闻》(2010年第7期,http://www.science-weekly.cn/

让北京大学教授、昆山小核酸研究所主任梁子才兴奋的是,星期五他给校长周其凤写信建议北大与昆山共建小核酸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议,周二就被批复给分管领导。周四北大就与昆山市政府签署了相关协议。

这种火箭速度不光出现在北大,也同样出现在昆山。短短几个月时间,昆山小核酸研究所就从概念孕育变成了几百亩土地上崭新的建筑。

凭借着这样的速度,梁子才勾勒着他的中国小核酸研究和产业化的版图,而他最终希望的是,通过小核酸的研究与产业化实践,打通中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转化医学之路,让科研课题顺畅地变成创新的医药产品。

 

转行

梁子才回忆起他最初转入到siRNA (小干扰核糖核酸)研究领域时,还满怀激情。那要追溯到10年前,那时siRNA刚进入他的视线。

1990年代末,梁子才还在瑞典卡珞琳斯卡医学院从事反义核酸技术研究,siRNA技术出现了,它一问世就几乎击垮了当时基于反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所有理论。

很快,梁子才就转而研究siRNA。小干扰RNA分子是大约20个核苷酸长的双链分子,它在RNA干扰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控制基因的表达。小干扰RNA分子在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都已经显示了巨大潜能。

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之后,梁子才去美国耶鲁大学做博后,然后又回到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担任助理研究员。像许多海外华人科学家一样,梁子才也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科学和经济发展。

在他转变学术研究方向10年后,在一个位于上海附近的小城市——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梁子才成立了小核酸研究所。但是那时,他“做梦都想不到我的生活会像现在这样与昆山联系得如此紧密。”

由于毗邻上海,江苏省苏州市下属的昆山市已经成为世界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中心,生产着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苹果的iPhone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

“但是对于生命医学,昆山称得上一片空白。没有基础科研机构和大学,也没有一家成功的药厂,” 梁子才说道。

而小核酸研究所成立不到一年,就吸纳了包括北大张礼和院士等顶级siRNA科学家来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工作,并吸引了一批商业化小核酸公司来昆山,在其研究所附近形成了第一个专注于RNAiRNA干扰)技术的科学园区。

 

昆山机缘

 梁子才是被清华科技园所属的昆山分园总经理刘万枫作为人才引进的。刘万枫结识梁子才,则源于他在瑞典的一次考察。

2003年,刘万枫建立了昆山清华科技园,此时,梁子才也获得了科技部“863”项目支持的第一个RNAi研究课题,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刘万枫迅速邀请梁子才到昆山清华科技园访问。

当他第一次到昆山清华科技园时,这里长满了很深的野草,在风中不停地摇摆,周围则是荒废的耕地,与附近的制造业园区形成强烈对比。

与大多数海归一样,梁子才还是先选择了学术机构落稳脚跟,在2006年成为了刚成立不久的北大分子医院研究所的一位PI

刘万枫和昆山当地政府的强大支持最终说服了梁子才,他于2007年在昆山成立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基于siRNA的抗乙型肝炎药物和siRNA序列的化学合成技术。

梁子才也开始邀请其他的公司来昆山建立基地,以便于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新领域研发。

不过让他气馁的是,虽然当地政府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条件,但是他邀请到昆山开办研发型公司的朋友,纷纷“外逃”。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这里缺乏基础科研的氛围,也没有大药厂的扶持,”梁子才说起这话来已经心平气和。

在这时,他开始酝酿建立一所集基础应用研究与技术转化为一体的非商业机构。“没有这样的基础,恐怕再好的公司来了也留不住,” 梁子才说。

 

转化医学

让梁子才坚定了这个想法的,则是他痛感中国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率之低。

梁子才讲道,在中国经常可以见到的情景是,由于缺乏商业化途径和商业化专业知识,当教授们发表了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花完了研究经费,他们的高年级研究生毕业之后,大多数初步的研究成果就束之高阁了,很少有人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走向市场。

对于国家科研经费和教授自身而言,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昆山的需求和科研成果的低转化率,让我最终想到了建立一个专攻RNAi技术的转化医学中心。”梁子才说。

他并没想到这个主意会得到昆山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因为中国一般的地方政府官员,仍对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充沛的热情,而转化医学中心离医药产业化还很远,并不能带来巨大利润。

“不过对于年可支配财政收入达到120多亿的昆山来讲,追求GDP已经不是当务之急,他们忧虑的是专业化的转型,担心现在成熟的信息制造业,几年后会随着当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转向更加便宜的中西部地区。”梁子才解释。

昆山市政府承诺投资2亿人民币用于昆山siRNA研究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再投入2000万的运行经费,并在建立RNAi技术产业园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让梁子才感到惊讶的是,现在很多昆山政府官员对RNAi技术非常熟悉,他们现在甚至在推广该技术这方面做的比科学家们更好,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投资方和听众介绍这些技术。

昆山的决策之快也让梁子才惊讶。他在4月中旬建议建设第一个siRNAGMP设施,到51日,所有的手续都办好了,而且开始动工。到531日,占地4000平米的土建结构已经完工,101日,科学家就进驻园区了。

构建RNAi转化医学中心的想法也得到了中国学术界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北京大学的张力和、南开大学化学院的副院长席真、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医药科学院的几个著名教授已经开始将各自的大学或实验室中的基础科研成果带到昆山从事转化医学的研究。

除了提供实验室和实验设施外,梁子才的昆山研究所还给每位教授每年100万人民币的科研津贴。在每位教授、昆山小核酸研究所和原来聘用教授的研究所三者之间达成了一个三方协议,该协议规定如果哪名教授的转化医学研究成果一旦商业化,这三方各享有三分之一的回报。

由于聚集了顶级教授,自从2009年中旬以来,昆山已经吸引了12家企业前来进行研发或支持RNAi技术。而梁子才与其支持者们的梦想是,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一半的RNAi企业会在昆山建立其研发和生产基地。

“而那个时候,RNAi的研究也该走向成熟,应该有一批药物获得了批准。那个时候,昆山的生物医学产业也会辉煌起来,”梁子才说道。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115-311299.html

上一篇:疫苗事件的科学、理性与公开性
下一篇:科学打假的逻辑—对科学新闻报道肖传国事件的反思

2 刘凡丰 马利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