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y2631

博文

科研笔记·【化石书卷】

已有 2849 次阅读 2010-5-2 22:2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化石书卷

科研笔记·【化石书卷】“黑色的躯壳里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串珍贵的密码。”学习中学地理时我们就知道,化石,沉积岩中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反映一定的古生物特证。根据岩层中的化石,可以确定地层顺序;依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古生物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常见的化石,通俗地说就是遥远的远古年代,生物具有硬质部分的骨骼、贝壳、枝干,以及坚果等硬体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充填和交替作用下,形成保持原来形状、结构或仅是印模的钙化、硅化、黄铁矿的古生物遗体、遗迹。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也有极少数是由于特殊的保存条件而未改变的完整的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象、琥珀中的昆虫等。有些是岩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爬迹、穴迹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它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进程,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是地壳发展历史的重要记录,也是生物进化的可靠证据。化石是地球46亿年历史的见证者,在人类还未出现的数亿年前,要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地层中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埋藏于一层层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如书卷般一页页记录着古生物演化过程的密码,是了解古生物秘密的天书秘笈。

一般认为,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诸多因素,但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的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古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破坏。如果一个生物的躯体部分被压碎、腐烂严重或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完好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隔分解的物质迅速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易于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年代中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且掩埋密实易于减缓风蚀氧化。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就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化石。

 据资料记载,并作粗略整理统计,将目前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整体大致分为四级:

一级化石:鸟类10种,稀有爬行动物22种,稀有哺乳动物8种,稀有两栖动物5种,四类共45种。其中古动物45种,古植物为0

二级化石:鸟类18种,爬行动物7种,哺乳动物3种,稀有植物4种,四类共约32种。其中古生物28种,古植物4种。

三级化石:爬行动物6种,稀有昆虫4种,新生代鸟类、爬行动物类3种,稀有植物4种,五类共17种。其中古动物13种,古植物3种。

一般化石:一般鱼类6种,蜉蝣类2种,双壳类4种,腹足类4种,一般昆虫类5种,叶肢介类4种,介形虫类3种,三叶虫类4种,一般古植物化石6小类。九类共38种。其中古动物32种,古植物6种。

以上四个级别的化石七大类共132种,其中古动物118种,约占总数的89.4%;古植物14种,约占总数的10.6%。情况表明,已初步研究清楚采集到的化石中,古动物化石占绝大部分,古植物化石占十分之一。古植物化石中,基本是由树干、坚果、革质叶等较硬质部分生成的化石,而由茎叶组成的草本植物罕见,目前更没有古兰花化石发现采集的记录。

    此次发现采集到的这块阳泉犁川中国兰花一号化石,虽经大自然亿万年的千锤百炼而保存的如此完好真是一个奇迹,它的发现将对古生物化石形成的多个理论上的局限性有所突破,亦给兰科植物生存进化的科研独辟蹊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7199-318999.html

上一篇:图片百科:今古兰花对比图四幅
下一篇:科研笔记·【兰吐幽香】

3 孟津 陈绥阳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