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已有 8390 次阅读 2010-5-12 08:50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全球变暖, 地壳均衡, 气候变化, 地震

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

——气候冷暖变化和地壳均衡运动

                 杨学祥

 

据扬子晚报报道,既然目前地震预报水平很低,地震局根据什么平息谣言?听到新闻里报道未来10年内江苏会有6级以上地震,请问是如何预测出来的?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昨天,省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应急救援处原处长邓民宪、预报研究中心主任冯志生研究员、震害防御处宋峰副处长做客“中国江苏网”,回答了大家对于地震关心的几大问题。

 

  在去年举行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地震部门认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结果预测,江苏省未来十年或稍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发生6级甚至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从时间尺度而言,地震预报可大致分为长期,也就是几年到几十年;中期也就是几个月到几年;短期时间为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也就是几天之内这几大类。”冯志生表示,预测未来10年江苏会有6级以上地震的主要依据,是江苏存在发生相应地震的构造、以及历史上江苏曾发生过类似地震等分析结果。

 

  有人问: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他当年预测过4个城市将发生地震,分别是唐山、四川、邢台、临沂。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专家如何看待李四光的预测?

 

冯志生:临沂附近莒县1668年曾发生过8.5级大地震,郯—庐地震带一直是我们地震预报人员重点关注的地方,国家在该地区也投入了专门的物力和人力[1]。           

 

根据1889年以来的地震数据统计,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4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12 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3292007912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227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2]

 

拉马德雷暖位相的全球变暖导致陆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由此导致的地表巨量物质迁移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形成卸载陆壳上升、加载洋壳下降的冰川地壳均衡运动[3]。地壳均衡运动的最剧烈的表现形式就是频发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9级地震频发的原因。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受到印度洋海底下沉的推动,印度大陆挤压青藏高原隆升,中国西部地震频繁,并以隆升为主。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地震降温”理论,强震将深海底层冷水翻到表面,降低大气温度,导致全球变冷[4]。气候变冷导致陆地冰盖增加、海平面降低,形成加载陆壳下降、卸载洋壳上升的冰川地壳均衡运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是西部高原水土流失的加载地区,伴随高山冰川的加载,也会发生剧烈的沉降活动,这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后10年中国东部地震频发的原因。

 

上述气候冷暖转换和地壳均衡运动的理论推理,为“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的论点提供了理论根据和统计证据。

 

根据这一推理,我三次否定了425-28日强潮汐时期中国东部发生强震的传言[5-7]423我在参加会议的途中提前飞到北京,接受《世界博览》记者的采访,我明确地告述他们,425-28日当地不会发生强震。

 

科学家们近日呼吁,应广泛研究全球变暖是否会引起更多的火山爆发、地震、山体滑坡和海啸。他们认为,即使很久以前的气温大幅升高也能引起地质活动,而未来的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类似的活动。目前的全球变暖和一些山地的岩崩和山崩可能存在联系。

 

英国气象办公室哈德里中心(Met Office Hadley Centre in Exeter)的气候学家理查德·贝茨(Richard Betts)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可能带来有趣的结果。之前我们假定气候变化和这些事件无关,但不妨推测二者之间其实可能存在的关系。如果长期、大量地做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可能会看到一些效果。”

 

科学家们认为,全球变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比如地震。融化的冰河和上升的海平面能改变大量水资源的分布,给地表带来压力,进而引起地面裂缝和地震。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地壳有时会极其脆弱,因此大雨带来的地表压力都可能引发地震。热带风暴、降雪和潮汐改变也与地震活动性有关。

 

据英国《卫报》报道,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比尔·麦奎尔(Bill McGuire)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内容主要是气温上升对地震和火山爆发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海底沉积物中的天然气释放是否会引发山崩和海啸[8]

 

我在2006年提出的全球变暖导致地震频发的观点[3],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冷暖气候变化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为地震发生的区域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姝。江苏地震局称该省未来10年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2010051203:07  扬子晚报。http://news.sina.com.cn/c/2010-05-12/030720251358.shtml

2.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3.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4.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5.  杨学祥。[转载]神奇网帖算准地震? “不震”专家再挨板砖。 发表于 2010-4-17 10:32:35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2940

6.  学者杨学祥。 [转载]青海玉树大地震: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办法。发表于 2010-4-17 10:14:0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2930

7.  杨学祥。[转载]地震能否预测之争的幕后故事。发表于 2010-5-12 6:04: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3047

8.  刘姝池。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 科学家倡导二者关联研究。来源:人民网 2010042313:37http://news.sohu.com/20100423/n271704988.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323109.html

上一篇:2010年6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赤道中太平洋海温迅速下降

3 王号 毛克彪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