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Sun

博文

《导师》之 七种角色(五)

已有 3801 次阅读 2010-6-4 21:25 |个人分类:科教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角色

角色六、教练(Coach

一位好教练会激励队员去赢得比赛。知道什么时候该鼓励,什么时候该敦促,还有,什么时候该停下来歇一歇。对于导师而言,一方面不得不催促赶快动起来,一方面还要容忍无作为;这可是引起导师心理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篮球教练的好坏,要看球员是否成功,而不是看他自己的投篮技能。导师都明白,自己讲一堂课,要比指导研究生如何讲课,来得更加容易。

激励是教练工作的支点。导师表现出对人体活动过程的敬畏感:对于能够参与揭示其复杂性而感到兴奋不已。他让研究生充满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会让我们免于犯错误;但是通过同事的批评,我们会逐渐纠正错误,走近真理。导师还表现出科学发现带来的激动,没有哪种药能比这更让人上瘾。导师让研究生知道,今天的研究是与更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为科学知识的增长以及改善病人的治疗作贡献,这是一项具有不朽价值的工作。导师对此会感到欣慰。想到这些就让我们觉得,日常生活中的矢石是多么微不足道。但是,精神上的欣慰绝不可流于自满。分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Jacques Monod警告说:“个人的自我满足是科学家的死亡;集体的自我满足是科研的死亡。不安宁、焦虑、不满、精神痛苦,才是滋养科学的养分”。焦虑与安宁的适当平衡,才会让人心平气和。

最富创造力的人,被好奇心驱使,从其工作中得到直接回报;这往往会让同事觉得他们古怪、与众不同。在一个单位里,最好的人去工作,不是为了薪水或职位;就像是志愿者。导师向研究生道出了为大众服务带来的成就感。

导师会把栏杆抬高,提出更高的标准。研究生得到激励,以发挥其最大潜能:不断争取,达到更高目标—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能达到的目标。导师帮着研究生去冒险,走出安于现状的圈子。期望是崇高的,也是实际的。你的目标要不断膨胀,只是不要“穿孔”。

这一段所涉及的问题,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全身心投入,正是我们的研究生最需要的基本特质。最让导师头痛的,莫过于研究生的畏惧困难、裹足不前、无动于衷。过度Push,又怕弄出个好歹。导师晚上睡不着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导师要激励研究生行动起来,可通过说教,但最好是身体力行。人体的运行机制最为复杂,我们对其中的一个分子、一个细胞、一个器官的研究,都有助于揭示人体的奥秘,为人的健康做出贡献。能够参与这样的工作,就足以令人兴奋不已了。更何况,一桩桩新发现,会一次次让你欣喜若狂。能不上瘾吗!导师投身其中,研究生会受到感染。

搞科研为了什么?科学网上已经发表过不少观点和评论,此处不必赘述。对于临床专家来说,研究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疾病诊治水平,为病人谋福利。这不是空话。你不搞科研也可以,老老实实做个好医生,也能过得去。但作为导师的临床医生,却不可为了糊口才做科研。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导师,也不大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的研究生。

希望我们的研究生更像NBA球员。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9004-332107.html

上一篇:《导师》之 七种角色(四)
下一篇:第七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成功举行(附第五和第六届会议纪要)

3 金小伟 柳东阳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