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城市“狗患”不是监管不力的问题,而是明令禁止的问题

已有 3398 次阅读 2008-8-5 17:43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统计表明,自1997年以来,近十一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我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率逐年明显上升。目前,我国的狂犬病发病人数已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致死人命是城市“狗患”的极端公害,更多的则表现为伤人事件。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有近7万人被狗咬伤,同期,上海市共处理各类被宠物咬伤人员45万余人次,同比上升40%,其中严重咬伤人数超过16万人次。但是,据说,这种病的潜伏期有的却可长达10-30.因此后患无穷,不可低估。除了咬人致死致伤外,城市“狗患”还表现在造成居民心理恐慌、破坏邻里关系、污染环境、干扰生产生活秩序等诸多方面。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百姓问答”的热门排行中,“被狗咬伤了怎么办”高居首位。日益突出的城市“狗患”主要源于近年来城市家庭养狗数量大增。

据报载,卫生部早就印发《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卫生机构对狂犬病暴露人员的处理工作。这是我国政府针对各地狂犬病不断增多、连年居高不下,已成为致死人命传染病病种的首位、广大居民反映强烈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最新防疫举措。城市家庭违规养犬、过量养犬,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秩序的一大公害。但如果管理工作能够跟上,养犬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规和社会公德,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矛盾。问题是,养狗数量不断增加而“黑户狗”又占绝大多数直接导致狗免疫接种率下降,狂犬病隐患严重。

 

笔者认为,自古以来,虽然人类将狗视为好朋友。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城市人居环境并不宽畅的公寓式住房条件下,应当严令禁狗。因为从社会环境条件来说,我们还没有具备城市养狗的条件。 试问,有多少居民拥有别墅式的住房?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地大人稀,每户居民的住房相距甚远,城市人居环境并不宽大的住房和社区条件下,大多数都是公寓式住房,(那种别墅式住房,在各大城市极少)本来就不适宜养狗。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不知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多少倍?小区内几乎到处是人,到处是车,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空间愈来愈小,大量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占据了有效的地面和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宠物狗的活动空间?有的媒体说,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云云。但这并不是在城市里可以养犬的理由,如果照此观点推理,岂不是养鸡养鸭养任何家禽家畜都可以了吗?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少数养犬人的行为,他们虽不能接受,但也无可奈何,因为法律是人定的。一些人无视他人的安全和生活需要,任由自己的狗扰民、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本来就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来管理。笔者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城市不具备养狗条件,严禁养狗,就应象不准养家禽一样,严禁养狗!只要作出这一制度改革规定,就一定会赢得民心,受到拥护。因此,城市“狗患”问题,不是监管不力的问题,而是应当严令禁止的问题!

城市养犬所导致的破坏市容环境卫生、引发邻里纠纷、社会治安案件频发,特别是狂犬病增多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伤害,引起市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希望各地政府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严格禁止在城市养犬的行为,这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字
  10年前一年病例不及今年9月一半!
  据新华社报道卫生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9月,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93例,与去年同期的287例相比上升了3693%,死亡318人。今年19月累计报告发病数2254例,与去年同期的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
  记者翻出1996年,也就是10年前的狂犬病发病数字时,它竟然低得令人难以置信:1996年全国仅报告发病159例,尚不及10年后的20069月发病数的一半。
  其实,狂犬病猖狂的势头前几年就初露端倪。卫生部公布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时,出乎人们意料,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数和病死率榜首的竟是一个古老的疾病:狂犬病。

  提醒
  外观正常犬也可带有狂犬病毒
  缘于狂犬病近几个月的高发,记者近日走访了病毒学专家和医院。专家认为,外观正常的犬只也有可能带有狂犬病毒,被狗咬伤后,切不可疏忽大意,必须马上按照规范处理伤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梁国栋研究员告诉记者,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因此对狂犬病要预防为主。如被狗咬伤后,先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在咬伤的伤口附近注射免疫血清,再打狂犬病疫苗,这3个程序处理得当,理论上可以不感染狂犬病。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00-34306.html

上一篇:北师大的这份研究报告似有误导
下一篇:研究极端气候必须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