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岸英之死看窒息

已有 5608 次阅读 2010-7-28 00:5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火场逃生

岸英之死看窒息

 

最近网上突然又出来一个真相《》,但对真正的致死原因又缺乏真相,这里补充一点《火场毒性学》中对岸英之死的认识,不谈政治,只谈真相。

 

岸英之死的经过(真相之前的真相)

1950104,彭总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规划会议,突然被紧急召进北京。109黄昏,志愿军渡过鸭绿江。1024,彭德怀与十三兵团首长及司令部会合,组成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即改为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主任张养吾(1119),副主任杨凤安、参谋徐西元、龚杰、高瑞欣(1118),秘书毛岸英(俄语翻译)

19501019晚志愿军26万大军突然进入朝鲜战场。1124夜,麦克阿瑟发动大规模进攻。1125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

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去问前线情况。他刚一进门,两架B26轰炸机由西南向东北稍偏办公室上空飞过。杨说了声注意防空,随即向成普副处长、徐西元参谋询问前线 情况。这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参谋正在围着火炉热早饭。杨凤安问完情况准备回去向彭总报告,一开房门,看见又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敌机凝固汽油弹已离机舱,有几十枚投在彭总办公室及其周围,乌烟冲天。成普和徐西元以及彭总的两个警卫员从火海中跑了出来,成普面部受了轻伤。毛岸英、高瑞欣未来得及跑出,不幸牺牲了。毛岸英同志牺牲时还穿着杨凤安的呢子大衣,牺牲时只有28岁,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残骸才确认是他。根据当事人杨迪的说法,成普说:他们往床底下躲,没有出来。”’,所以毛和高都是在床下避火,房间被燃烧弹击中,死于燃烧弹引起的窒息,死后尸体才被烧焦的。因为人体传热需要时间,而大脑对于氧气的依赖却是以秒钟来计算的。大脑一缺氧,脑细胞就开始死亡,而且不可逆转。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达到耗尽氧气的程度,所以,这一种死亡反而是较少的,常见的死亡是烟气中毒和烧伤。

一种新型武器出现之后,首先要研究致命机理,指出防护措施,制定保护程序,积极宣传贯彻,执行避险措施,这些都需要消防工程师的参与。可惜的是,志愿军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吃了不少苦头。紧急关头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岸英之死,死于对新生武器的麻痹心理和先验认识的错误影响。他是二战老兵,懂得炸弹防护原理,应对措施是防爆,而不是防火。爆炸是一时性的,躲过主要的冲击波即可。火灾是发展性的,你不知道要蔓延多久。火场逃生,躲床下的,躲厕所的,躲衣橱的,都不能幸免。我见过躲冰柜逃生的(1943年波士顿椰林俱乐部大火),但那是特例,少有的例外。由于火焰和烟气的蔓延特征,最好是逃到开放安全场所,不能坐以待毙。

 

汽油弹的来源

可燃的油类用于战争,最有名的是希腊火,一种类似汽油的轻质石油提取物,帮助拜占庭帝国抵御多次的来自海上的危险。由于军事机密的严守,该配方至今仍然是个谜,已失传,只知道是一种轻烃混合物,容易点燃。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让火攻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战场,早期的燃烧弹使用的是燃料油混合液,并用橡胶作固化剂(thickener)。固化剂的作用是防止油滴过细,增加对目标的粘着力。所以,汽油弹溅出的燃料,容易附着表面,不易清除,这是针对汽油容易流动开发的性能,增加破坏力。添加剂锰的作用是提高燃烧的火焰温度,改进辐射的传热效率,让能量更多地通过辐射而不是对流(仅向上)来影响环境。由于火焰温度高,灭火用水的量一定要大,完全淹没才有扑灭的可能性,这是人们通常认为不能用水灭火的主要原因。用水灭火的,都是常规的有机燃料,电气和金属材料不能用水灭火,这里添加剂的作用是接近金属燃烧,不能简单灭火。

二战中,由于新加坡的陷落,美国的橡胶和锰材料供应成问题,迫切需要改进设计,以替代原有的燃烧弹,哈佛化学系的Louis Fieser教授使用了基于萘酸和棕榈酸的脂肪酸铝作汽油固化剂,和另外三种固化剂竞争,取得的优势地位。1943年初,美国陆军工程队建设了63层德式砖结构和24座日式结构,来检验凝固汽油弹的实际使用效果。军方指定的日本柏树找不到,就用夏威夷的杉树替代,本来运往波特兰的木料转往旧金山,并卡车运输穿美洲大陆到新泽西,加工成日式家具,再运往试验场地犹他州。成批的榻榻米从夏威夷运来。整个试验准备在四个月内完成,体现了战争特有的高效率。试验主要测试着弹速度和着弹姿态,以及燃烧的效果。在结构火灾达到全面燃烧后,现场指挥的决策极为重要,几秒钟的延误又可能造成昂贵的损失。因为火灾发展是非线性的,当室内天花板下积累的气体火焰达到一定的温度和辐射强度以后,室内任何可燃物都被点燃,这一临界点(通常称为轰燃)之后,救火已经不能挽救室内的人员和物质的损失了。在仔细的试验过程下,全面检验了凝固汽油弹的性能,所以凝固汽油弹在对日轰炸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其数据可靠,设计正确。

这一段主要译自麻省理工教授霍特尔的回忆录。他是辐射传热理论专家,在二战期间从事了很多燃烧弹使用效果的评估工作。战后,出于自己对开发武器的道德伦理的反省,霍特尔转向消防理论(造福人类)研究。1959年,霍特尔教授发表的对俄国油类火灾试验的评估论述(仅三页半),成为传热理论在消防领域的经典应用,引用率极高。后来,霍特尔教授谦虚地说,他在消防领域的最大贡献,是将哈佛埃蒙斯教授引入消防领域,后者最早提出火灾蔓延的分析解,并培养了一批博士,被认为是美国消防理论之父。另外埃蒙斯教授在二战期间工作在冯卡门的研究小组,和钱学森是同事。英雄惜英雄,大师识大师,时势造英雄,需要产大师。

 

火场窒息的危害

通常只有火势很大的时候(或者在室内)才会发生窒息现象。当火势很大时,氧气含量不足,呼吸感到困难。不论火灾理论的火灾三角形(空气,燃料和温度)或灭火理论的火灾四边形(燃料,氧气,能量和燃烧反应)都需要氧气来进行化学反应。消防工程界通常是计算耗氧量来计算热释放量的,因为燃料有很多种,氧气却只有一种。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把燃烧释放的能量与空气的耗氧率结合在一起。从此,各种量热器纷纷登场,大多基于测氧原理。

死于典型窒息的案例有:1923年,东京大地震,全城被毁,未灭之火种导致四处着火,引发城市大火,当时在广场避火的约有4万人,被风向转变之后产生的火旋风耗尽了氧气,先窒息,后燃烧的。二战中,英德双方的燃烧弹攻击战的设计目标都是要在短时间内产生火旋风,这样无法救火,而且会造成更大的伤亡,这样会导致(心理上)无法逃生。美国消防协会(NFPA)专门派出消防工程师,研究德国城市的防火墙走向,制定最佳投弹策略,目的是产生火旋风(Fire Storm)。火旋风的威力,把炸弹的威力扩大十倍百倍,所以德国的汉堡,日本的东京伤亡惨重。国内最著名的一次城市大火是19381112的长沙大火,因为管理不善(没有区分偶然的失火与预期的放火),导致全城多处纵火,燃烧三天,全城基本被焚毁,烧毁房屋5万余间,烧死居民2万余人,这里就有很多因缺氧而窒息的死者。1988年大兴安岭大火中,有不少人(有户籍可查的是200多人)被组织动员起来去灭火,因为火势风向的改变而丧生火场,其直接死因是窒息。

 

窒息通常发生非常大的火场,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所以无法生存。那些自焚的人也是死于窒息,这是火场的特例。岸英之死告诉我们,我们要重视首发的灾难,积极深入的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宣传逃生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有道是,火场凶猛易耗氧,大气缺氧难生存。认识窒息知凶险,火场逃生人为本。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347840.html

上一篇:古时夜宴需防火
下一篇:聚会踩踏谁关心?

8 武夷山 罗帆 唐小卿 刘钢 白图格吉扎布 王永林 郑永军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