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的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kzmaster 能源--催化--材料--化工

博文

在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

已有 20058 次阅读 2010-8-15 14:07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会议, 学术报告

      从研究生开始导师很鼓励参加学术会议,所以直到现在工作每年都要参加一些会议。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腼腆且不善言辞的人,为了锻炼自己,每次会议我都申请做口头报告,而且大多都能如愿。即使有些时候没有安排我做报告,因为每次会议的时候总有作报告的人缺席,所以只要和分会主席说一声他一般都能满足我做报告的愿望。

    记得第一次作口头报告,会议没有安排我做,但是还是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我和分会主席说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那主席很高兴地鼓励我说年轻人是应该多锻炼锻炼,就答应了。虽然在实验室组内讨论的时候也有一些做报告的经验,但是在真正讲的时候,由于非常紧张而且英语又差,对着一群不认识的人,站在电脑面前脑中一片模糊腿也直哆嗦,几乎是拿着我论文念完的,效果差的可想而知。讲完后,有个意大利的教授问我一个问题,可能是太紧张了我一点都没听懂,一脸茫然,旁边一个中国教授看不下去了就替我翻译了那个问题,他翻译后对我笑了笑,那时候虽然很尴尬但是紧张的情绪已经没有了。事后,帮我翻译的老师对我说“你胆子真大”,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你在这种状态下(英语不好又紧张)还敢讲,胆子真大“。我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做口头报告。我不管“胆子真大”这句话在这个时候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我把它理解为一种鼓励,因为我从小到大胆子都是小的。这次经历让我难忘,虽然很囧但是毕竟对我自己来讲是个突破,克服了不敢在大厅广众下讲话的心理障碍,就算是丢了人也是值得的。到我第二次作报告的时候,虽然前一天晚上仍然很紧张,准备到深夜,演练了好多次,在实际讲的时候紧张的情绪只持续很短的时间,而且已经可以脱稿讲PPT了,虽然演练的时候准备的内容没有完全讲到位,讲的效果也依然不够好,但是至少人家提的问题可以听明白了,回答不很流利但是至少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第三次做的时候,虽然在肢体语言上依然拘谨,讲的效果也远远差于自己的预期,但是我还能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点点自信,讲到某些地方有了一些临场发挥,当别人讲的时候我也有了提问和讨论的实践,尽管限于英语水平讨论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但毕竟是个进步。以后的几次,也都有一些小突破,让每次参加会议都觉得“不虚此行”。

    可以说,这些经历让我的自信心增加不少,虽然根据我听报告的经历,可以想象我作报告的时候肯定会受到一些听众的鄙视,因为讲的确实不够好。但是我不在乎,锻炼的是我自己,提高的也是我自己。做科研必须掌握作报告的技能,显然这种技能不可能生而有之,必须锻炼才能掌握,可能有些人天赋好学的快,但像我这种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就更应该加倍努力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当然,为了每次都有提高,平时在括英语、专业知识量、作图技巧以及报告的技巧等方面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信总会有一天,当我们做了一流工作的时候,能在会议上让听众觉得我们确实做了很出众的工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8865-353230.html

上一篇:那些有信的日子
下一篇:我的青基也中了

4 朱丽红 王晓明 郭向云 余昕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