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想闪电,如云自由漂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渝 我的微博:http://t.qq.com/iRaining

博文

从女儿学英文的趣事说起 精选

已有 6792 次阅读 2008-8-18 02:10 |个人分类:平凡生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女儿学英文的三件趣事:

1)红糖阿姨

某日,我去参加海外高级行政管理培训班的面试,考察英文口语。据说只有10来分钟,于是我带上了女儿,让她稍等。去的时候,在大厅遇到另外一个等待面试的同事,女儿很清楚是要面试口语,该同事也准备逗逗她(印象中,重庆人喜欢“逗”小孩,大家都相信逗大的小孩才Jiao(发二声,不知道怎样写,意思是能说会道、随机应变能力强))。于是,他们两个开始操练英文口语练习。

同事说:Hello. Nice to meet you.

女儿说:Hello. Nice to meet you too.

同事再说:My name is XX Chen. What's your name? (注:此处用XX隐去真实名称)

女儿奇怪了:什么XX陈啊。

同事解释:我叫陈XX,英文要倒过来说,就是XX Chen了。

我没有料到的是,我女儿的脑袋瓜突然来了个发散思维,她大声笑到:那“Tang Hong”不就是红糖了吗?哈哈哈哈,太好玩了。红糖阿姨!

此前,同事Tang Hong的英文姓名经常被我偷偷笑。没想到,我女儿会在这个场合把我的心思也复制了一遍。还真是母女连心呢。至于她如何想到了“红糖阿姨”这个趣事来,我还真的无法发散联想了。

2)我可以借你的车吗?

某日,在和女儿操练口语句型"Can I borrow your......."时,我特别叮嘱女儿一定要活学活用,英文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考试的。她点点头。

再一日,“红糖阿姨”开车送我回家,我坐在副驾驶座上,在路边看到正在进行晚饭后散步的女儿,红糖阿姨停了车,按了喇叭。待发现我们,女儿大叫一声“妈妈”,张开双手兴奋的冲了过来(那个亲热架势是任何人都要怦然心动的)。她扑到红糖阿姨的身边,在摇下的车窗那里探出小小的头,灵动的眼神闪亮如繁星璀璨,让我的心荡起一阵又一阵幸福的涟漪(就是无法抵挡女儿的魅力)。

突然,女儿开口了:Can I borrow your car?

红糖阿姨显然还没有从我女儿的笑容里拔出来,楞住了,习惯性接了一句:Ok, no problem.

我大笑,赶紧帮忙回答了:Oh, no! I'm sorry.

待得红糖阿姨醒悟回来,才明白自己误会成那小家伙想坐坐车玩呢。谁会想到这么小的小孩居然敢借车玩了?——都是那句型害的。不过,看来我说的话女儿是记住了。

3)“妈咪”好恐怖

今天晚上,和女儿例行英文对话时,发现她喜欢说Mother,多于Mum或Mummy。于是,我多次提到Mummy也很好,女儿就是拐不过来。她的心思都飘到一旁的电视上去了。

其实,这是我的私心了。因为Mummy和“妈咪”同音,我是很爱听女儿发出这个嗲嗲的音出来,听得我轻飘飘的。殊不知,这小家伙最近爱喊我“老妈”,好像觉得那个更成熟(好像小学生们流行这样)。

说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小强”的故事。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小强死活不去看木乃伊,美国大片《木乃伊归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怎么劝都不成,只有作罢。参观的时候,我也一直有点不爽——干吗这个木乃伊的英文单词是Mummy,这都是什么典故?

没有多想,我就告诉女儿了。女儿仰起眉头,不信且惊讶。为了证明,我在电脑上翻出词霸软件当场给她看结果。等到女儿突然说:“呀,太恐怖了,妈妈不要吓我,我要做噩梦。”我才突然醒悟过来。同时,女儿迅速伸出小手在电脑键盘上按了后退键,把那个解释的页面复原了,好像要消去这个不快的经历。

提醒自己,一定要小心隐藏这个事件,再也不要主动提起。否则,只要想到那个Mummy多么恐怖,女儿一定会拒绝叫我“妈咪”的。

然后随便一说:

传说中,巴比伦塔倒了,人类语言混乱了,从此纷争起。穷尽很多人半生之力的语言学习,也仅仅是解决浅层次沟通而已。

曾经幻想,现代科学可以彻底解决语言学习,不管是自动语言翻译还是在大脑植入芯片等,只要能把人彻底解放出来,只关注思想,再不计较语言,那我们可以多出多少时间啊。统一语言或者跨越语言障碍,应该是科学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所谓“精英就是精通英语”的说法,不就是说掌握了语言工具的人在沟通上也占有先机,从而在社会分配上得到更多利益吗?统计上看,事实如此(例如,海归和土鳖的名字上就体现了差别)。

后来明白,奢谈什么科学啊,即便是同种语言,人的沟通也从来都是问题。过去,现在,或许未来。哪里都是这样。所谓的科学工作者之间也大有沟通问题。

传说中的巴比伦塔还可能再次矗立?

也许,人类更需要学习的是沟通的艺术,而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在女儿的趣事述说之后加这个大尾巴,画蛇添足,本意还是为了沟通。不多说两句,自己都觉得在科学网这里家长里短的,有点不合时宜,有点不“科学”——科学到底是什么,让大家“人文”的时候底气不足。

可能来错了地方。



轻松驿站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846-35336.html

上一篇:这个小强有点强
下一篇:教育提供人生机遇,热爱成就无限可能

4 杨绪洪 李侠 武夷山 张素芳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