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北京技术市场三十年——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二)

已有 3216 次阅读 2010-9-26 09:58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技术转移, 科技资源, 北京技术市场, 官产学研合作, 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

北京技术市场存在的问题
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1   科研机构和高校技术转移动力不足
近年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大大提高,然而,在科技经费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动力不足的现象日益显现。据北京技术市场管理机构跟踪调查发现,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近年来技术转移和对社会的技术服务能力在逐年减弱,出现了高校与企业签订技术合同不升反降的现象。这一现象如若延续下去,不仅会造成新一轮的科研生产“两张皮”,而且还会严重阻碍我国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2.2  技术市场缺乏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技术经纪人是联系着技术成果与企业、使科技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桥梁。但是,技术经纪人自身以及技术经纪人制度存在着诸多局限,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首先,技术经纪业有着自己的特点与弱点:由科技人员和机关千部演变而来的技术经纪人较多,经过培训,精于业务的高素质从业人员较少;兼职技术经纪人多,专职者少,真正站在”海”里以技术经纪为惟一职业者更少;从事初级、单一科技中介业务的较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服务的较少;经营艰难,”找米下锅”的技术经纪机构多,业务量饱和的甚少;对技术经纪的地位与作用,社会认知度较低,其业务渠道与经济来源十分不畅。
其次,北京的技术经纪业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依附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专业化技术经纪机构及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才;政府扶持、引导不够,缺乏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观念滞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技术经纪业的认识误区,具体表现为轻视经纪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总想尽量甩开技术经纪机构。
2.3  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低位徘徊
据统计,2001-2006年专利申请量由12174项增加到26555项,增长1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6.88%。授权量由6246项增加到11238项,增长79.9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47%。专利技术交易也由166项增加到911项,增长4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0.57%,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由2.66%增加到8.11%。但相对于全国平均10%和发达国家10-15%来说,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等院校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更低。
2.4  高校技术转移现状与北京的地位极不相称
《2007年北京高校技术转移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北京高校技术输出额落后于湖北高校,位居全国第二;清华、北大、北航、科大、地质大学、石油大学等名校云集北京,但在2007年全国高校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前20名中,清华大学成交额为3.9872亿元,仅排在第四名,前三名分别为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的成交额达到6.7423亿元。在前20名中,除清华大学外,北京高校仅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20位,这与北京高校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5  科技资源有效利用不够
据对中关村811家企业的一项调查,经常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仅有206家,只占26%,而从未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高达316家,占近40%。北京有全国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应该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北京的企业却”守着金饭碗要饭吃”,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研究资源、信息资源等等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表明,北京地区的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非常缺乏,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科技资源才能得到较充分的有效利用,科技成果才会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6 技术市场优惠政策尚有不完善之处
政策带有很强的导向性,过去10多年国家对技术交易的税收优惠和鼓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促进了技术市场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不能到位,有些政策还有收缩的迹象。这不利于调动科技开发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
1.7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转移溢出效应未能完全显现
我国吸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综合技术水平、培养科技人才,进而实现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渠道很多,主要有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人员流动、知识交流等。但事实上,由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内部化,其溢出效应未能完全显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研发项目多为跨国公司总部下达任务,技术成果为跨国公司总部所有,技术转移也为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以规避外部市场干扰,防止技术模仿和外溢。跨国公司为了控制其核心技术,采用绝对控股的方式来经营,即使采用合资或合作方式,也严格控制核心技术的扩散。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人员较为稳定,少量的人员流动也局限于外资企业之间,很少流线国内企业。跨国公司更通过研发分工、知识管理、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控制等多种方式强化技术控制,控制技术溢出。
1.8 重大技术交易合同比例偏高显现出其两面性
2007年,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成交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合同928项,比2006年增长22.12 %;成交额544.76亿元,比2006年增长56.53%,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61.72%。其中,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有84项,成交额高达346.79亿元,占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63.66%。
重大技术交易合同一般有三部分组成,一是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二是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的交易;三是涉及国家重点工程的技术交易。对重大技术交易合同比例偏高应作辩证分析:一方面,这表明技术市场已成为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均在市场中推销或寻找科技成果,市场经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重大技术交易合同比例偏高还隐含另外意义,一是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在整个技术交易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这些项目多为跨国公司总部下达任务,技术成果为跨国公司总部所有,技术转移多为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以规避外部市场干扰,防止技术模仿和外溢。二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是技术吸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军,而为这些项目提供支撑的也多半是国有研究机构或国有大公司,资金的流向则类似于从左口袋流向右口袋,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无论是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也好,还是科技计划项目也好,抑或是国家重点工程对技术的吸纳也好,都还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行为,技术市场的正真市场化还任重道远。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11-367034.html

上一篇:北京技术市场三十年——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一)
下一篇:北京技术市场三十年—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三)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