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环境刚性

已有 2641 次阅读 2010-10-14 20:37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财经, 经济真相, 环境刚性

人类受制于环境

 热带雨林,有沙漠,有草原,有亚热带森林,地球上有多种生态系统。毫无疑问,环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种类。当提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常常会出现“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这个思想反映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决心。那么人到底能不能胜天?从现实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受困于环境。不过人类还有自身的能动性,能够对环境做一些改变。人类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限制人类。一、人类经济的确受制于环境;二、人类可以改变某些环境。
 本文最终想说明:经济发展的根本是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政府直接参与到经济之中。当环境足够好,经济自然会发展;当环境不够好,经济必然要衰退。我国、印度和巴西与四十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政治上以外,经济发展水平却大有差别。日本在20多年衰退过程中,日本政府做了很多事,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环境,经济只能是停滞不前。 这些例子表明环境对社会有着巨大限制作用。在这里,环境指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

贫穷源于环境
 
 前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对穷人知之甚多,且能言善辩。在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中,他谈到全球有数十亿人正忍受着极度贫困,数百万儿童死于可轻易预防的疾病。布朗呼吁,将国际援助额提高一倍,为全世界的穷人们制订一个“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经济的计划);再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将筹措而来的数百亿美元,用于救助忍受贫穷折磨的人们。
 对于穷人们的另一大悲剧,戈登·布朗却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在过去50 年中,西方将2.3万亿美元用于国际援助,却仍无法为孩子们买到价值12美分的药品,以减少全球一半的疟疾死亡病例,无法为贫困家庭提供4美元的蚊帐,无法为每位新生儿母亲提供3美元的补助,来预防500万婴幼儿的死亡。如此充满同情的善举,却无法为急需帮助的人们带来这些实惠,这正是悲剧所在。
 许多人认为贫穷只有一个技术难题,有办法足以解决。事实上没有人事先了解问题的答案,贫穷是政治、社会、历史、制度、技术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问题。最根本一点是通过反复证伪试验,找到解决每个具体问题的答案。许多智慧的人相信局外人的认识已足以解决问题。事实上坚信只有内部人士的认识才可能解决问题,而且大多数解决方案都由内部产生。

 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历史、制度、技术条件下,有一个对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是考虑经济,而不考虑环境,经济最终到达发展的边界,难以再继续下去。在某些情况下,当环境能够容纳更高经济水平,而实际水平较低时,这样的经济体往往会快速发展。例如中国改革开发,西欧和东南亚的经济崛起,都是环境能够容纳更高经济水平,而实际水平较低,发展很大。随着空间饱和,日本经济陷入二十年停滞。

中国朝代更替与环境

 美国顶尖杂志《科学》曾发表过一篇由中国兰大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者合著的文章,作者通过检测溶洞内钟乳石 "年轮" 中铀和钍两种元素含量,推算各结构层次的精确 "年龄",同时通过对各年龄结构中氧的分子式分析,测算出中国古代的逐年降雨量。再联系年降雨量和中国古代史,作者发现一个惊人规律,即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和朝廷更迭,与中国北方的干旱有很大的相关性。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上图:竖坐标依次是降雨量,气温和冰凌覆盖。横坐标则代表时间 (一千八百年左右)。蓝条从左到右依次是唐,元和明朝灭亡的时间。它们的灭亡和降雨量下降呈相关性。 过去五十多年中,诸多智慧的人尝试过多种计划,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373324.html

上一篇:比公共草地的悲剧更深一步
下一篇:太大不能倒——新垄断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