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大数法则——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53)

已有 4799 次阅读 2010-10-25 21:37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巴菲特, 杠杆, 衍生品, 保险, 大数法则

    在南方多雨季节,人们离家时总要带一把伞。在那个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前一个时辰还晴空万里,下一个时辰就有暴雨从头顶上砸下。带伞防雨表现出人们的危机意识,土话叫做“防万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同样要防“万一”,比如存钱防老、防大病,保暖防感冒等等。人们为了“防万一“,不得不让一大笔钱在那里睡大觉,有点可惜。当想到这些时,我们自然会问:除了存钱以外,会不会有其它办法解决生大病。怎么解决才好?现代保险业迎合了这种需求。人们向保险公司投保,当出现大病时,由保险公司付医药费。人们只需要拿出一小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给保险公司,就轻易地化解“万一”问题。
    存钱防“万一”与交保险,方法不同,效果相同。某人存钱10万防病,由于可能性很小,一辈子也许都用不上,最后留给儿孙。另一人花1000元买保险,保 10万元。当得大病时,有10万元可由保险公司支付。不过,1000元交给保险公司,收不回来了。
    保险公司愿意用10万元换1000元,好像挺吃亏,实际上他们利用了大数法则——生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具体含义是:对于个体出问题的可能性很低,当把所有个体集中在一起时,出现的问题则相对稳定。10万人投保,可能只有500人得病,并获得赔偿。保险公司收的保费为10 万*1000=1亿元,赔付总额为10万*500=5千万。那么保险公司得到毛利1亿-5千万=5千万。
   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法则,赔付的金额远小于保费。虽然保险公司不知道谁会出事,但每年赔付的数量是稳定的,总量越大,结果越稳定。保险公司有一个重要指标——赔付率,即保费与赔偿之间的比例。保险公司要用保费来赔偿,获得收益,赔付率显然要小于1。
    在现实生活中,大数法则处处可见,例如对于单个人来说,生病不知哪一天,但北京各大医院一直是人来人往;我们不知某天上路,但路上仍车来车往。例如银行要对外贷款,担心赖帐,不过可能性很小。由于贷款人数量很大,赖帐(坏账)数量会形成稳定的比例,即坏帐率。
   有一些话说:在商海中,船越大,就越抗折腾,被暴风雨吞没的都是小船。当企业很大时,外界只能影响到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其余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各部分就可能互相救助,共同抵抗风险。这句话与大数法则的说明同一类问题。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想做大,尽可能做大。当达到一定规模,大数法则起作用,企业生存也就有了保证。在我国存在着大量民间贷款人,由于规模小,很容易出问题。
   只要把企业打造成巨大的航空母舰,不管风吹浪打,都可高枕无忧。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华尔街自认为是不沉的泰坦尼克号。次贷扮演了冰山的角色,华尔街一样出问题。泰坦尼克是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投行消失和倒闭是华尔街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房地美、房利美、AIG等保险公司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大数法则不适合实际情况了。不是个别人不还次贷,而是大量的人还不起次贷。
    每次提到次贷,人们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杠杆和衍生品,它们实际上都与大数法则紧密联系在一起。
    银行贷款给业主,怎么与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关联起来?这不能不提衍生品。有的公司想花钱免灾,有的公司是替人消灾,衍生品把两者关联起来。银行担心次贷坏帐,想把风险转移出去,保险公司想通过保险赚钱。衍生品把两者联系起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衍生品同样如此。,如同炒股的手续费、赌场老板的抽水。由于风险并没有消除,只是转移,并且每转移一次都会有一些额外的花费,因此巴菲特在致股东一封信时,才引用了别人一句话:“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本来赔钱的手段就不少,人们非得再去发明一些新玩意来浪费钱”。“新玩意”即是衍生品,“浪费钱”指风险转移过程中的额外费用。
    衍生品的例子很少,前几年国有银行坏帐打包出卖。银行坏帐即是一种衍生品。衍生品就像沟渠,把风险汇聚到某几家大公司。由于风险汇聚,根据大数法则,波动则会变小很多,有利于抵抗风险。
    巴菲特还提到杠杆,与力学的杠杆是类似的。许多人用过千斤顶,为什么人能轻松地把几千斤的东西吊起来、顶起来,就在于千斤顶。杠杆就是金融市场的千斤顶。千斤顶不是白用的,杠杆与衍生品一样,需要额外的费用。
    在现实生活中,与杠杆例子很多。企业的负债即是杠杆,企业主只有1亿元,但他通过贷款却能够建设十亿元企业。他即是用1亿元撬动10亿,这即是杠杆,如果赚钱,他大赚;赔钱,他大赔。李嘉诚为什么能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短短十几年积累这么多钱,即是这个原因。他的公司贷款买地、建房,还卖楼花,他只投入很少一部分人力费用,却赚了无数的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越大的公司杠杆越大,小公司反而自有资金充足。大公司有规模优势,船大抗风浪,银行愿意贷款给这样的公司。
    银行的储户能够随到随取,同样利用了大数定律。到银行存款的是个别的小额存款人,而他们提取存款又是各自独立的,银行则只须掌握少量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这些提款。在正常条件下,存款人是否决定提款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特殊情况,例如他决定要大量购物、去医院、上学等。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在正常条件下,各个存款人的提款行为互不影响,从而可以应用大数定律。有时这种幸运状态会出问题,例如储户开始担心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会倒闭,他们都会试图提取存款。这时的金融中介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偿付。直到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才开始为存款保险。在此之前,美国曾多次发生金融恐慌,其间有许多银行倒闭。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46-377071.html

上一篇:从财富到能力——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54)
下一篇:繁荣与萧条的影响——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52)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