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用文明的素质过蒙昧的生活

已有 4078 次阅读 2010-11-4 08:26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明, 蒙昧

最近在看一本关于西藏的书,尽管对西藏的艰苦有心理准备,但是仍然被作者描述的情景震惊了。回想起以前看过的关于内蒙的书,和儿时老家的回忆,这是属于文明与蒙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结果。这个世界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人生活在所谓的文明社会里,比如,现代城市中,一部分生活在蒙昧状态中,比如老少边穷地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生活的方式完全不同,理念也非常的不一样。那么是不是文明的生活就一定是好于蒙昧的生活呢?

所谓文明的生活,应该是指人具有更多的科学知识,拥有更好的现代物质条件,比如,教育,医疗,通信等等。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由于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对生活的体验能力相应较高,对精神的追求就较多。俗话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饭都吃不饱,就不可能谈精神享受。但是,现在社会充斥了物质,把人的空间压缩到很小的地方,显得非常的拥挤。每个人都被物质绑架了,忙于奔波,挣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地位,然后花更多的钱,如此往复。人忙到没有时间去利用自己的体验能力去获取优质的精神生活。

所谓蒙昧的生活,应该是指基本不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生活的知识来自于口耳相传的经验和宗教。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由于知识的匮乏,恐惧的心理就较多。毕竟有太多的东西无法解释,这些都要靠宗教去解决。生活条件异常的艰苦。同时,由于知识的缺乏,人的精神体验能力是较低的。我们看到他们的生活过程,总以为他们很幸福,事实并不如此,他们自己并不能体会到乐趣。

但是,蒙昧的生活是千百年来经过检验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人和自然非常的协调,即便再过一百万年也不会担心人类消失。可是文明社会就不一样了,现代的文明用所谓的科学技术鲁莽的改造自然,有些改造有些是好的,但是更多的改造充满了风险,给整个人类的生存带来了风险。而且,即便再发达的文明和再高级的科学技术,离解释所有的自然和精神的问题还距离非常遥远。所谓文明和蒙昧只不过是50步笑100步吧。

古人在这方面就做了尝试。陶渊明式的魏晋风流人物就是用文明的素质过蒙昧的生活,所以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这种意境如果没有很高的精神体验能力是没有的,如果是在忙碌的物质社会中也是看不到的。正所谓物极必反,返璞归真。人类未来的前途可能就需要用文明的素质过蒙昧的生活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6-380237.html

上一篇:被遗忘的文字中的哲学
下一篇:科研:学会为困难喝彩

4 张海权 唐常杰 黄锦芳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