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思想 启迪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nibruce

博文

空穴来风还是管中窥豹

已有 3533 次阅读 2010-11-26 15:46 |个人分类:人生百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一件事情,如果既不能证伪又不能证实,就当存疑,这是科学的态度,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怀疑一切,也正道出了科学精神的真谛。所以,我有理由怀疑我所看到,或听到的一切,虽然将这种精神用在社会生活领域,不免有泛科学化倾向,但有助于我们了解真相本身。
最近,看到澳籍华人刘光钊教授《中国污水治理之怪现状》一文,颇有感触。他在文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利益驱动下,污水治理产业链中折射出的众生相:政府部门本着“要治污,上项目”的观念,凭借资源和行政垄断获得国家动则上亿元的资金,不顾企业的资质转手给关系户,这些污水治理企业为节省设计费,剽窃国外一些老掉牙(落后半个世纪)的技术,而实施方把有关系的配套企业都拉进来,积压的设备、落后的技术,都通过这个项目顺利地卖出去,最终由国家埋单。这样,猫腻工程虽然建起来了,但有的运行费用太高,有的运行不正常,可始终是“烫手山芋”。一些地方政府把它包装一下吸引外商收购,于是牵线搭桥的中介大发其财。做成一笔这样的生意,多的可以赚几百万。外商接盘,醉翁之意不在酒,稍加包装,股票打着滚向上涨,哪管得着污水处理效果。更让人心痛的是一些专家,明明知道某些技术很落后,却不肯做《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力主引见,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学术地位,把这些项目当成晋身之阶。好一顿分肥大餐啊,难怪人家称为“圈钱工具”?难怪“滇池治污13年花46亿元”,“太湖治污16年投资逾百亿元”,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难怪南京大学刘志礼教授曾痛心疾首地表示,有些本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确认是完全错误的研究项目,在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强行开展,却毫无实质效果。而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治水技术,却拿不到科研经费?又难怪人说,在中国现在治污不差钱,而在于人,治污先治人。
痛定思痛,我在想,似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些地方还没有超越原始社会,超越氏族部落之间的利益厮杀。以污水治理为例,政府部门只在乎政绩,为GDP是从,大搞特搞政绩工程,跨流域污染纠纷案件,屡见不鲜,而置民众福祉于脑后;企业更以追逐利益为本,不择手段,丧尽天良,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相关的既得利益者,更是舔舔嘴巴,全无羞耻之心。
最后,我想谈谈专家。那些把工作当成是自己事业的人,着实让人钦佩,那些只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的人,他们的境界应该不是很高。还是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所谓专家的语录:
“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学?收费太低。”——经济学家张维迎
“市民每月征收20元呼吸税。”——中科院院士蒋有绪
“我们待了一天。搞我们这种专家,到了顶上一看,底下的人一介绍,我们就清楚了。因为我们是专家。”——中科院水利部研究院张信宝
 “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
 “中国没有穷人,穷人应称作待富者。”——经济学家厉以宁
 “这么大的地震,不可能在都江堰,甚至于整个成都地区都不可能发生。因为不具备发生这么大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成都防震减灾研究员洪时中
  “今年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冻?具体要等冬结束才能评价”——江苏某专家
这就是我们某些专家的语录,够雷人了吧,关于他们的故事和学说应该还会不断上演,我们拭目以待。当然,正如我们题目所写,管中窥豹,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这又都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网上出现的新词“砖家”“叫兽”,还有“大师”,也都渐渐背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呈现调侃之势。悲哉!
 所以,为什么不能超越私欲、贪欲的束缚,去为共同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努力?哎,一个三无青年,城市盲流,或许管好自己,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6175-387675.html

上一篇:名片
下一篇:心语星愿

6 李小文 吉宗祥 侯成亚 许培扬 徐耀 曾新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