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精致作品,精彩人生

已有 4947 次阅读 2010-12-8 10:38 |个人分类:生活浪花|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导师, 学生, 绘画, 山水画, 论问

       

          精致作品,精彩人生。此语,是导师彭对梁老师作品的简短评价。

        导师彭和导师梁是我硕博连读时的共同指导老师;在博士论文致谢部分,曾对导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记得梁老师在审阅致谢部分时,我就坐在她身旁,当看到一句带有慈母般字样的致谢表达时,她微笑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用笔划掉。就那一个轻轻的微笑,我懂了:有时,感谢留在心里,是最好的表达。曾清楚地记得,初稿完毕后,导师梁戴着老花眼,边逐句逐段地看,边用铅笔仔细的勾画批阅。直到第六稿,导师梁才长长地舒一口气,说可以提交答辩了。论文的顺利完成,凝集着两位导师的智慧和心血。在5年的求学生涯中,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有爱才护苗的悉心,在形态解剖实验和植物分类学方面全得到了两位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

         我是导师梁的关门弟子,我毕业,导师梁也办理了退休。她闲赋在家,开始了新的生活。另一方面,毕业后的我,忙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忙于初为人母,无暇顾及拜访自己的老师。每每看到老师送给孩子的书籍,积木和衣服,我总是心生内疚。工作上没有新进展,也深感无颜拜见师长。

         慢慢地,随着岁月流逝,内心开始成熟并淡定,拜访老师的次数由每年的教师节逐渐过渡到平常的闲暇之余。只要有时间,有想法,打个电话预约后就可以师生畅谈。

         梁老师的家,一如她原来的管理的实验室,干净整洁。书架,钢琴,简单素雅的布艺沙发,透着丝丝书香门第气息。老师喜欢植物,阳台上伺养了一些花草。最让人惊喜的是,老师家里养了一丛清瘦、纤细的竹子。竹杆细细的,金黄色,舒展的绿叶泛着淡淡的黄。纤竹就放在靠阳台旁的客厅一角,西斜的阳光洒在竹叶上,墙面上自然地有了一幅斜竹疏影,非常喜人。看着如此清瘦、骨干、透着玉树临风的竹,我问梁老师怎么养护竹子?老师笑笑说,无它,保持贫瘠的土壤即可。看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梦,在现代钢筋水泥丛中实现起来也很简单。仅仅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难者亦难矣!

        老师最喜爱的是摄影和绘画。去老师家的次数多了,慢慢发现老师在学绘画,学静物画、山水画。老师为学严谨、认真踏实的风格在学画画方面一如既往地也表现在学绘画方面。在朝南宽敞明亮的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老师的作品,有风雨之后的圆润饱满的葡萄,有纪念父母的鸡娃图和圆通山樱花图,有清幽淡雅的山水画,秋月下树干遒劲的清影....... 在我们的啧啧赞叹中,老师还认真地给我们指出哪些地方画得不好,那一笔粗了,淡了,哪些地方密了,疏了,她很仔细地用笔去添补,或者用白纸片遮挡修改,最后还要根据修改的原稿,再重新创作。

         在老师的画室里,有一台彩色打印机。年过七旬的老师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拍下来输入电脑打印出来,可自己欣赏,也可赠送亲友。我和师妹第一次去拜访,就得到老师的一幅作品。后来,我们去看老师的理由变为:梁老师,我们想过来看看您的新作品。梁老师非常高兴,说:来吧!

         梁老师的山水画,也具备了山水画的特点,截取作品的任何一段,皆为一幅画。不信,你仔细看看本博文上“断章取义”式的山水画照片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4526-390280.html

上一篇:巨人的肩膀
下一篇:风中的钱串

14 杨正瓴 徐明旭 赫英 罗帆 张焱 逄焕东 金小伟 赵宇 唐常杰 齐霁 武京治 徐耀 刘飒 biofans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