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itmail 用信息的观点研究世界。

博文

变更题目的困惑与积极思考(适用本科生)

已有 4466 次阅读 2010-12-30 17:23 |个人分类:教学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困境, 学士学位论文, 本科生论文, 论文改题, 积极思考

【题记】括号中粉色的文字都是积极思考的方式,如果这样积极地思考,你还会随便换题吗?

      应届本科毕业生做学士学位论文,题目一般都是指导老师提供的。拿到老师给的题目,如果学生对题目没有足够的准备,或对题目不感兴趣,或等待指导老师能带自己写等等情形下,如果在遇到困难较多或困难久拖不决时,学生就容易有想换题目的想法。能不能换题目?自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然而换题目之前,让学生多考量一下,用积极地态度去克服暂时遇到的困难,也是毕业论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这也是所谓的培养“情商”和“逆商”的重要一环吧。在此,将我指导学生的一篇小短文发布出来,敬请您阅读指正。

      有些同学的论文写不下,写不出来(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就想起了换题目或变题目,并问我这样做可以吗(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我的答复是: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但不能想变就变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才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原因是:

     1.当你的研究工作证明题目本身有问题
很多事情都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巴菲特 ),则可以按你正确的方向来重新审题和命题。
     2.当题目没有问题,
你自己做不下去时可能是你自己出了问题(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2.1 “没有办法、没能力”。这不是变更题目理由,因为题目是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如果这样回应老师,只能表明你自己还需要再留读一年(
成功者往往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只是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并继续向前。)。
          2.2 “简化题目,减少难度”。这不是变更题目的理由,因为题目刚开始做,试着做是能做出东西来的,重要是要有耐心。(
成功就是不断地再来一次。),也许一开始看到的难度,是因为不了解造成的,做多了熟悉了,就自然简单了。
          2.3 “不感兴趣,没想法”。这也不是变更题目的理由,因为论文就是考验和锻炼,自开题以来你为什么不去试着做些准备,为什么不联系老师,为什么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自己的想法呢。只能说明一点,在论文这件事上,你本身就没有做什么充分准备(有一种被动的兴趣,就是因为准备的充分,最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是跟着感觉走。这点感觉在做论文上没有说服力。
          2.4 “换个题目,才有思路”。有一次换题,就有二次换题,甚至更多。以始为终,万事不覆,忠诚常常是投桃报李的(
善良给人幸福,也给人美、爱情和力量。)。坚持、坚持、再坚持,要用成绩、成果、事实来说明有必要更改题目,而不是用想法。其实最善变的是想法,尤其是初步写论文的人更加易变(一条锁链,最薄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
          2.5 “我担心这样下去会浪费时间”(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当题目没问题,你也没问题时,就更需要有一份坚持之心(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现在我低着头,并不是在妥协,我只是为了有一天能把头抬得更高。),创新的勇气(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做论文对大多数人来讲,并都不是享受。其实人更多的时候是苦中做乐(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杨澜)。
     4.老师你不明白,其实无论题目和我怎样(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一种选择。命运从来都不是一种可以等到的东西,而是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 ),都是找个借口为了应付毕业(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你就放我一马(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5.无论如何不更改题目,坚持做到底
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爱因斯坦)。论文不就是一件事情吗,(生活能选择吗?永远都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钱多。——姚明 )认真地去做,和生命中的其他事情一样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要保持忠诚(有一种东西不可能拥有,就像阳光可以照在脸上,写在心上,但不可以握在手上。)。
 

    【后记】人的右边是山,爬山遇仙;人的右边是谷,入乡随俗。(根据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演讲词演绎),与大家共勉。2010.12.30.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6493-399156.html

上一篇:新生教育之《敢问路在何方?》
下一篇:毕业论文里闪过课堂的影子

1 罗淼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