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图谋与图林漫步

已有 3906 次阅读 2011-1-14 09:56 |个人分类:图林漫步|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图谋, 图书馆报, 图林漫步

    拜读《图书馆报》编辑江水先生《“图林漫步”的前世今生》,图谋有所感想。
    图谋与《图书馆报》图林漫步专栏结缘始于2006年5月,也就是该专栏开设之初,如今在该专栏发表随笔近70篇。但与“图林漫步”结缘则更早。
    2005年1月28日在博客网建图谋博客,建站之初版块设计为:学海泛舟——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习与思考。学海拾贝——各种载体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编撰。图林漫步——图书情报界人和事的交流与记录。闲情偶寄——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随笔。学习日志——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读书笔记。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跟踪。至今依然坚持着。关于“图林”一词的原创者,我赞同“老槐原创于早期BBS”,而且是体现在论剑系列美文中,由“武林”派生“图林”,2004年开始比较广泛的应用。我个人对“图林”的理解或定义则是“围绕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交际圈。”。我的“图林漫步”版块的定位是“图书情报界人和事的交流与记录”。该版块至今发布了352篇博文,占图谋博客全部博文的18.8%。
    图谋博客能坚持至今,与《图书馆报》编辑袁江先生及其负责的图林漫步专栏密不可分。未成“专栏作者”之前,我的图林漫步文字是零碎的,是袁江先生促使我规整,更加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篇文字。博客中的“图林漫步”是我《图书馆报》“图林漫步”的素材。越写越觉得有东西可写,2010年共投稿45篇(刊出22篇),坦白说这样投稿速度还是有所收敛的结果。每期《图书馆报》(侧重电子版)都有浏览,且不仅限于图林漫步专栏,大大有助于学习与思考。
    “王波2010年初出版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中,部分文章就是先登在‘图林漫步’的,笔者很高兴它们有了‘第二春’。”关于这个“第二春”的问题,书稿其实早有准备,也有出版社乐意以比较合理的费用出版,只是眼下个人经济状况并不允许,仍在积极寻找机遇。

 

    “图林漫步”立住了

    自《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独立发行改为《图书馆报》后,“图林漫步”这个专栏的风水也好起来。身为栏目责编,风水好包括两方面的感受:一是投稿增多,不像以前不时为稿源发愁。二是稿件题材也丰富起来,有写“软图书馆学”的,有写图书馆细节服务的,有评论图书馆界现象的,有写阅读理念、经历、感受的,有探讨理论的(软性探讨),有嬉笑怒骂明嘲暗讽的……总之,一切与图书馆有关,与书有关,与《图书馆报》“立足出版产业,建设阅读文化”的宗旨有关的言之有物的随笔,都被归入“图林漫步”。

    2006年,《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改版,计划开设专栏。对栏目的定位,最初考虑(至今仍如此考虑)是随笔性质,文章须轻松可读,而不是写论文,因此定名“图林漫步”。“图林漫步”之名的出炉耗费了数以百万计的脑细胞。“图林”二字,我是见于卓连营老师当时的来稿。“漫步”二字,既能体现栏目文章题材的随意性、文风的多样性,也含“在由图书(图书馆)组成的这片森林里踱步观赏品评”的意思。4个字结合起来既顺嘴,又文雅,而且可亲,望之不会对栏目文章的写作产生畏惧感,下笔反而会很放松吧——“漫不经心”,这就对了。栏目推出几期后,老槐老师在博客里写了几句观感,看后令笔者深感不安、小有自豪、略带疑惑。记得老槐老师是这么说的,“图林”二字他是首次看到在图书馆界现身,并为此感叹了一句。对此判语,笔者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即便是首次现身于媒体,也不会是图书馆界的首创(也许首创者是卓连营老师,也许是卓连营老师借鉴了别人)。但不管怎么说,“图林漫步”4个字,算是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也算是立住了,一立就是5年。

    “图”指的是图书

    现在,“图林漫步”的稿件量已可用“丰富”来形容,几乎每天都从邮箱里收到适合它的文章。在《图书馆报》2010年初独立时,还在担心改为周报后“图林漫步”的稿件是否跟得上,但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手里的存稿(质量好坏仁者见仁)除应付每期一版的“花销”外,总有储蓄。以前为稿源不足而发愁,现在相比真是冰火两重天了。2011年,对“图林漫步”稿件的“活期储蓄”会相应减少,因为计划新开一个不定期的谈阅读的专版。若把手中的稿件当成电子货币,那么 2011年将尽量做到有钱就花,以拉动内需。

    2010年“图林漫步”稿件的来源,一半是图书馆,一半是社会。刊登的原则是以图林同人为先,每期尽量安排一篇社会作者的文章。社会作者写的文章9成以上在谈阅读,写得妙趣横生,角度多样,颇有水平,笔者自愧不如。这些作者,有的来自形形色色的企业单位,有的来自政府部门。从所写文章的内容看,尽是些阅读高手(起码与笔者比)。记得编过一篇谈阅读的文章,从古说到今,文笔如行云流水,而作者的单位却是意想不到的某邮局打字室。草莽间藏龙卧虎,可知也。

    人们到图书馆就是来阅读的,因此,“图林漫步”登阅读随笔——天经地义。曾有意见说,“图林漫步”应该主登图书馆的事儿,登阅读随笔显得偏了,笔者不这么认为。一是,阅读的事儿就是图书馆的事儿;二是,“图林漫步”的“图”广义上指的是图书。读者们觉得呢?

    可敬可爱的作者们

    必须要谈谈“图林漫步”这些可爱可敬的作者们。责编的乐趣之一,就是与作者们笔谈交往(邮件往来)。当然最大的乐趣和意义,还是通过细读细编每一篇文章来增长见识。虽然读这些文章并不是自动自发,而是在走工作程序,是“被”阅读(流行说法),但笔者从没感到后悔和遗憾过。

    王波最初是 “图林漫步”的主力队员,但今年不是每场都上了,而是随性,因为要读博。图谋曾经是“图林漫步”的主力,现在还是,但变成“之一”了。这俩“图林漫步”当初的左护法(王波)、右护法(图谋)如今功成并不身退,状态日臻完美。王波是写“软图书馆学的,文风较“独”,不好写,笔者当初为了每期请他上场逼稿过几次。现在不逼了,王波就开始优哉游哉,想写就写,随写随登,文风也进一步放开,2010年写起了长篇《图书馆段子》。图谋,也是一个另类,每天都面对图林在”图谋“些什么,对图书馆界的所有角落都有所研究思考,是“我思故我在”的代言人,在“图林漫步”作者中不作第二人选。王波对专栏写作开始懒散,但图谋依旧写得很给力,5年如一日,可谓“老”骥伏枥。此外,李超平老师、程焕文老师的文章也会不时见报,仍然观点鲜明、笔锋锐利。一个是“越女剑仙”,一个是 “南程”,名下无虚。豫阳,是另一个另类,以《老子》为核心写的“图坛散章”系列,在2010年已经过半,预计到写完时地球就毁灭了(2012年)。老槐老师原先也没少写,可是元老之一,但随着他的博客的封笔,对“图林漫步”也近乎封笔了,2010年没有一篇见报。还有一些老作者,如李修波、图林丫枝、王媛等,现在都处于“自由人”状态。

    发现2010

    王梅也可算老作者了,笔耕不辍,但笔者觉得她在2010年才真正进入“漫步”的最佳状态。王梅当初写“图林漫步”时非常“认真”,认真到忘了这是在写随笔。一旦不那么“随”了,下笔就未免拘谨起来,发挥不出好水平。笔者和王梅交流了几次,但说得不得要领,王梅自然听得也不得要领,都郁闷。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王梅还是博主,于是上网一看:王梅的博文写的还真给力!这下,笔者知道该怎么与她沟通了。我在邮件里说,您写“图林漫步”就按写博客的路子来即可。终于搞清并放松下来的王梅,怎么写怎么有。本来她的博客关注者就多嘛,说明还是有很多想法的。后来,她写的《宝贝,请阅读经典》就挺感人,《图书馆日记》系列也很轻松另类。笔者知道,王梅将逐渐成为“图林漫步”的主力队员之一。

    罗振津老师也是2010年“图林漫步”的一个收获。在图书馆报刊部工作多年的罗老师,日常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读者,交了不少朋友,很有故事可写。另外,由于罗老师对图书馆的细节服务(尤其是引导阅读这块)观察入微,感悟颇多,因此写起来老有“货”。在笔者印象中,将图书馆题材切入得这么细的文章,以前“图林漫步”太少了,只有王媛写过几篇,因此罗 振津老师的稿件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罗老师写的《从一件小事看服务细节的完善》《从图书馆“毕业”的“钱币专家”》《图书馆里的“专业课”》等等娓娓道来,别有意趣。罗振津无疑也将是 2011年“图林漫步”的主力之一,因为其身边的“矿藏”太多之故。

    水穷云起也是“图林漫步”的收获,收获的过程还挺惊喜的。有一天,笔者的私人邮箱里来了一封投稿信。信上说,“看到豫阳写得这么热闹,自己也手痒了”,于是抛出两篇先让我看。从写信的语气和文章的视角、文笔,可以看出水穷云起是一位性格阳光、热爱工作和生活、富有知识、思想睿智并稍显另类的女馆员。她很是能写,稿件也大多可读性强、有趣、有内涵,遇到这样的作者对责编而言当是惊喜。从她写的文章的题目上,就感觉她也有那么点“独”,像《我的馆长我的馆》《除了books,图书馆里还出产什么》《图书馆里,她们的命运》《最好的书的伴侣,不是枫叶》《他(它)们也曾是图书馆员》等。2011年的主力,自然也有她喽。

    再晚一些写“图林漫步”的还有袁逸老师。袁逸老师的文章特色鲜明,是一种“图话”。每篇文章针对一幅图进行短小精悍的解读,有文人图,有典故图,解读的内容多与书有关,与阅读有关。由于袁逸老师写得勤快,因此后来基本上每期会发一篇。这些文章真正是短小的,有的仅四五百字,读起来很轻松隽永。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袁逸老师的文章基本上要配图片(不配图片的话,一会文题别扭,二是因文字太短排出的效果不佳),这样就使“图林漫步”的版式风格渐渐往图文并茂的路子上走了。对于“图林漫步”的老读者而言,对这样的变化定深有体会。之前“图林漫步”是纯文字版,现在受袁逸老师的影响,每期不配张图片倒像是缺了什么似的。

    以上所举作者,是在图林(图书馆界或与之相关的领域)发文较勤的。作者队伍中其实还有不少图林人士,时不时来点缀一下“图林漫步”的版面,大名就不一一列出。作为责编,在此一并感谢。

    找到“第二春”

    “图林漫步”诞生在2006年初,在2010年达到事业的一个波峰。现在,若让读者们评出一个《图书馆报》令其印象最深的版面,“图林漫步”定是候选者之一。通过“图林漫步”,笔者交到不少朋友,当然大多数是笔友,不曾谋面。见过一面的竟只有一位,即当初的“左护法”王波,那是在2010年初《图书馆报》发刊式上。“右护法”图谋的照片我见过多次,但缘悭一面。其实这样蛮好,保持彼此间的距离,距离产生美。

    王波2010年初出版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中,部分文章就是先登在“图林漫步”的,笔者很高兴它们有了“第二春”。希望图谋、豫阳的“漫步”文章有朝一日也找到“第二春”(或者已经找到也说不定),到时笔者会自荐给其写序或推荐语什么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里就有笔者写的序,序里面把王波小小地揶揄了一番,以报当初王波揶揄笔者删改他稿件的一箭之仇。豫阳的文章笔者删的就更多了,也许每想起来他也会呲牙吧。谁叫他写得太长,限于版面,笔者下手时可也在忍痛……


2 图谋.关于图林与网络图林的含义.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4404026.html#remark 2007.1.1 13:11
图林
围绕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交际圈。
Association Centr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网络图林
网络环境下,围绕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交际圈。
Network Association Centre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3 图谋.我与“图林漫步”.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4572845.html

4 《图书馆报》:“图林漫步”11大作者 (转).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45446311.html


相关信息
1 “图林漫步”的前世今生(2011-01-10 14:55:0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o89y.html
□江水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404295.html

上一篇:图谋被引简析
下一篇:学读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