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党报批地方大树进城,但愿能起点作用

已有 2995 次阅读 2011-1-24 21: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自然, 文章, 委员会, 起点, 高明

蒋高明
 
         大树进城是个老话题了。自从前年国家绿化委员会发布了禁止大树进城的通知后,许多人以为此事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因为利益链没有斩断,且犯法与不犯法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就没有人认真来保护大树,尤其是自然山体上的大树。看看下面的报道,就知道大树进城其实还是很火爆的。
 
         对于大树进城,笔者写了不下10篇文章了。我们的文章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有关部门的禁令也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面对利益链,我们这个社会真得没有办法了么?
       
 
 
城市绿化岂能靠大树“搬家”
 
人民日报记者:尹晓宁

        一些城市在绿化工程和地产景观中,移植了大量的大树,这些进城的树来自哪里?最近,记者走访河南省南阳市、驻马店市、许昌市、郑州市,对“大树进城”现象进行了调查。
  
        近几年城市绿化工程的高歌猛进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使得各地对大树的需求激增,火爆的市场交易加剧了对大树的过度采挖甚至是偷盗,破坏了大树原生地的生态环境,损
害了一些农民的经济利益。
  
交易很火
  
        一株银杏可卖到十几万元;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工程和地产景观设计
  
        在河南许昌市鄢陵县陈化店镇的高速路出口处,记者看到连片的苗圃花木基地。据鄢陵县政府网站介绍,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
  
        记者以买树的名义进入一家苗圃花木基地——新科园林,一进园门,便看到胸径在50厘米左右的四五棵皂角,没有树冠,其中一棵刚被卖出,工人正在挖树。买树者说,他是这家园子的老主顾,这棵皂角是替一个地产项目采购的,园子里的采购价是3万元,卖出去的价格是7万元,但是要保证大树成活。在园子的转角处,散落着几个已经死去的大树的树桩,上面的年轮密密麻麻,这些树都是移植过程中没能种活的。
  
        据该园的于姓老板介绍,他有7处园子,胸径在30厘米以上的大树共有2400多棵,有银杏、皂角、朴树、紫薇、木瓜、大叶女贞、对节白蜡等,其中不少是古树。一株胸径70厘米的银杏,可以卖到十几万元。
  
        “这五六年大树都很好卖,价格也涨得厉害,尤其是银杏,被炒疯了。”于老板说,他的大树主要走北方,每天卖出十多棵,以市政绿化以及商业楼盘小区绿化为主。刨去运费等成本,每棵大树的净利润至少在30%以上。
  
        由于这几年可采挖的大树越来越少,目前大树交易中出现了惜售现象。在信阳市潢川县卜塔集镇经营苗木生意的梁老板告诉记者,因为资源紧俏,周边山上已经基本没有大树,他并不着急把手里的大树卖出去,要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价钱。
  
        随后,记者走访了驻马店市驿城区的几处苗圃花木基地。这些地方几乎都是主营大树,树种基本以木瓜、流苏、银杏、白蜡、国槐等为主,这些树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工程和地产景观设计。
  
        记者询问,购买的树运回去需要什么手续,路上会不会有风险?不少公司都表示,可以通过一定渠道代办植物检疫证和木材运输证,费用大概2000元左右。有了这些证件,大树就可以通过木材检查站的检查,顺理成章地进城。
  
        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给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材料中称:河南大树存园量有20多万株,年交易量十几万株,信阳、驻马店、许昌、郑州等地的古树园共有万亩之多,年交易量100万株以上,其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以上。
  
盗挖不止
  
        一些大树原本长在山上,随着价格不断走高,被不法分子疯狂盗挖
  
        苗木基地里这么多的大树都来自哪里?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大树原本长在山上,是被盗挖而来的。例如,桐柏县的桐柏山盛产木瓜、三角枫、五角枫、流苏等树种,近三四年来,随着大树价格的不断走高,大树被疯狂盗挖。
  
        桐柏县淮源镇村民耿林旺家里承包了2000多亩的林地,他很无奈地告诉记者:“丢树是常见现象,市面上卖价高的大树基本都被偷光了。”这两三年,他的大树丢了100多棵。
 
        城郊乡护林员石万生家的林场也遭遇了疯狂盗挖,值钱的大树基本全部被挖空。
  
        记者了解到,为了运输方便,挖出来的大树会被斩断树冠和主根,还要砍掉这棵树周边的树木,弄出一条三四米宽的路。这些偷盗来的树,不少就直接进了苗圃基地。
  
        大树来源地既有周边山林,也有外地。在鄢陵县陈化店经营苗木的陶老板是湖北襄阳宏林园艺公司的业务经理,他说,园子里有桂花、木瓜、石楠等树种,主要来自襄阳、十堰。
  
生态遭殃
  
        既破坏原生地的生态环境,又容易造成大树死亡,还会导致病虫害。
  
        大树进城对大树本身和原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告诉记者,大树进城牺牲的是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生长在山上的大树有着涵养水分、固定土壤、为鸟类提供栖息环境的作用。对大树的采挖,会对局部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改变物种共存的环境,对生态链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
  
        采挖大树时会对树冠和主根进行切割,再加上移植地环境与原生地的差异,会让大树的生命力变弱,造成许多大树的死亡。
  
        郑州市惠济区的古树苑宣称有不少大树和古树。惠济区官方网站显示,这里有古树880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3棵,500年以上的数十棵,100年以上的850棵,品种有木瓜、桂花
、乌桕、银杏30多个。不过,记者在园子看到,这里最多的是柳树,许多大树已经死掉,草地上还有一些树木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桩。
  
        蒋高明表示,在移植地,大树的生态作用已经没有在原生地那么强,更多的是景观效应。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化采用树种过于单一,对当地的生态是一种损害,容易造成病虫害,而且会让鸟类等原本附着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的物种也变得单一。
  
        负责上海世博园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总设计师于志远指出,大树进城不可取,片面追求大树、名贵树种是设计中的审美误区。他认为,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理念不够科学,比较偏城镇,锁定一个范围对自然进行改造,以人为出发点;在欧洲,设计是以植物为出发点,景观设计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注重植物多样性的搭配。
  
监管不易
  
        《森林法》对大树采挖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单靠行政命令难以监管。国家林业局2003年发布《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国家规定的重点防护林和古树名木,以及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特殊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的树木,严禁采挖。
  
        2009年,国家林业局又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明确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大树进城之风。对古树名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树木、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树木、天然林木、防护林、风景林、母树林以及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树木等,禁止移植。
  
        不过,这些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南阳市桐柏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李林权告诉记者,在他们打击大树采挖行为的过程中,可以依靠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但是这部法律并没有对大树采挖做出明确的法律判定,所以只能对现场抓获的大树偷盗进行立案。而对于那些具有植物检疫证和木材运输证的大树,则没办法进行监管,因为没有法律依据,而且没办法对证件来源的合法性进行溯源。
  
        除了法律尚不完善,监管也存在现实的难题。
  
        因为古树名木能卖到更好的价钱,是重点采挖的对象。驻马店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高山提供给记者的《古树名木调查报告》称,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驻马店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树140棵,挂牌、培土和围栏保护的仅有20棵,占14%,其余的没有实施保护措施。另外,有一些古树因其年龄难以判定,并没有被列为古树加以保护。
  
        国家林业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记者表示,大树进城不科学,但是单靠行政通知很难根治这种现象,“如果市领导热衷于此,当地林业局挡得住吗?”这位官员还表示,虽然《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中要求积极引导城市绿化采用适生大苗,以大苗栽植替代大树移植,但现实中,一些城市为了早日建成“园林生态城市”等目标,片面追求绿化速度和景观的观赏性,使得大树进城屡禁不止。尹晓宇
  
从源头控制大树进城
    
        人挪活,树挪死。尽人皆知的古训,并未挡住对大树的疯狂采挖。
  
        桐柏山上,曾经遮天蔽日的大树正遭遇着偷盗者的蹂躏,那一个个采挖留下的大坑,那一条条运输铺垫出来的路,那一片片被毁坏的植被,模糊了“家园”的容颜。
  
        桐柏山,并非孤例。种树村民四处维权,环保人士奔走疾呼,林业部门对大树保护的明文规定,这一切,并未禁住大树进城之风。
  
        大树进城之所以屡禁不止,与法律的不完善、监管缺位等关系很大,但在绿化、美化之名下的“伪生态”理念,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大树成为房地产商用来阐释园林府邸的一个样本,当城市人享受着大树进城构造出来的绿色空间,当那些“背井离乡”的大树枯死,我们是否想过,那些大树的原生地正遭受着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痛苦,而这些并不是城市绿化所能补偿的。我们是否想过,那些树本就不属于城市,是人的欲望导致了大树的空间错位。
  
        树,不只是一种植物,在自然法则中,它是跟人一样平等的生命。但在习惯了“主宰自然”的某些人眼里,那是供人使用的木材;在一些商人的眼里,那是一桩可以暴富的买卖;在一些政府官员的眼里,那是可以换取GDP的筹码。
  
        当然,反对大树进城并不是不搞城市绿化,用速生的大苗代替大树,提倡原地景观设计,对自然抱以敬畏之心,又何尝不能彰显一个城市的魅力?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树进城的危害,并加入到保护大树的行列。我们不知道大树进城这样的买卖还要持续多久,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场交易中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大树进城之风不止,我们将失去更多的水源,最终失去的是共同的家园。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十年树木,讲的是一棵大树成长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对形象工程的追逐,已经让一些人丧失了等待的耐心,也丧失了对山野乡间大树的尊重。唯有树立科学的城市绿化观念,摈弃政绩工程的浮躁,斩断城市对大树的偏好,才能制止大树进城的乱象。
  
        期待大树不再“背井离乡”,在大地上自由生长,期待城乡居民一起呵护大家共同的绿色家园。 (来源:人民日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407535.html

上一篇:如何重塑民众食品消费信心?
下一篇:保印兄为笔者新书作序:谁在多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4 刘洋 侯成亚 杨正瓴 何学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