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大年初三聊吃亏 精选

已有 6725 次阅读 2011-2-5 08:0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大年初三聊吃亏

武夷山

当年刘少奇挨斗的时候,其罪名之一是宣传“黑六论”,这第六论便是“吃小亏占大便宜”论。他有一次对青年学生说(大意):你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你们经过锻炼考验,也可以当公社书记,当县委书记,最后当中央干部。他的类似言论被概括为“吃小亏占大便宜”论。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想占便宜就不对。因此,对于批判“吃小亏占大便宜”论,是很容易接受的。不过,我个人几十年的经历表明:吃小亏确实可以占大便宜,但是,为了占大便宜而吃小亏是不可取的,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先说实例。

我当年在一个知青点插队,我们知青们集中住宿,分散到各个生产队干活。那年,我们大队决定,为知青点建一个食堂。没有任何起重机械,所有钢筋混凝土房梁和桁条都是靠人力架上去,所以,大队从各生产队抽取男劳力。由于是为知青点干活,各队派出的基本都是知青。我们很愿意干大队指派的活,因为,此时记工分时记在大队的头上,我们当地叫“靠工”。靠工,干一天活,可能要记十一、二分工,很合算。而在生产队干,绝没有那么高。比如,我刚插队体力弱,只评了“六分半”工,就是说,干一天活只记6.5分工,多惨。

各队总共抽了20名左右小伙子,包括我。最艰巨的架房梁(及桁条)工程由大队郭副书记亲自指挥。我们这些知青分为两拨,轮流出力或休息。架房梁的方法,是先派两位体力最壮的知青爬到已经砌好的承重墙上去,站在墙上,我们下面一拨人一起发力,用干农活的长柄叉子叉住桁条,将桁条顶上去,他俩在上面“接应”。轮到我休息的时候,我经常主动冲到另一拨队伍里去帮忙,因为我发现,如果底下的众人体力不支,上面的人没接稳桁条,桁条万一掉下来可就要出大事了。

我没想到的是,郭副书记不仅在指挥,也在观察:谁自觉,谁偷懒。架房梁工程结束后,大部分知青都回到原生产队继续干活,只留下两位知青继续当小工,跟着两位师傅继续造房子。这两位是前一阶段干活最不惜力、最不知道偷奸耍滑的,是郭副书记“钦点”的。两位就包括我。我俩一直干到食堂完全建成。顺便说一句,恢复高考头一年,我们恁大的知青点总共才有四位男知青、一位女知青考上大学,其中两位就是我们这两位留下来的小工。

第二个实例。

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读研究生期间,我们几位同学就参与了不少编译、翻译甚至是文献综述评论类的工作,而且是有报酬的。我的习惯是:老同志让我干啥就干啥,保证认认真真干好;分钱的日子,老同志给我几块钱就拿几块钱,一句话不多问。相形之下,有的同学会横向比较:你译了几万字,拿多少钱?还有去找老同志分辩的:我的每千字译文稿酬标准为什么比XX同学低?老同志很愤怒地对他说:“你们还没有毕业,给你们一点挣钱的机会就算照顾你们。你横向比什么?人家翻译的稿件不需要校对,你做到了吗?”

我一直都是采取“埋头干活不计较”的工作态度。没想到的是,研究生毕业工作后,我又是研究生同学中第一个被选任为科技外交官的。我这个人很不会来事,别说八面玲珑,在人情世故上我是四面都有窟窿。但我的遭遇居然还不错,甚至比周边人士更好些,只能解释为:我的不怕吃亏、埋头干活的精神打动了领导。

我的故事不一定具备普遍意义。在领导确实很差劲的单位,也许你干死了也是白干。但我想,一个人若首先认为“本单位(甚至我的老板,我的国家)值得我为其卖命,我才卖命”,那么,多半就不会去卖命,因为算计的结果通常是如此。不肯卖命,当然就永远不会有出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中的多数人都这么算计,那么这个单位、国家也好不了。双方的利益关系构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似乎应该这样算账:不怕吃亏,也许能占大便宜,但也未必;从头就不肯吃亏,也许一辈子也能顺风顺水,但这样的事例我很少观察到。肯不肯吃亏?是一笔赌。我想,宁愿押前一种情况为好吧。

不过,像刚才这样的分析,都是多年之后的事情。当年,我只有不怕吃亏的态度,丝毫没有占便宜的动机。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410345.html

上一篇:大年初二聊期刊
下一篇:大年初四起将与家人聊家常,故打算休博数日

45 刘进平 许培扬 虞左俊 陈国文 吉宗祥 毛培宏 徐耀 高峡 孙静宇 何学锋 孟津 李宁 陈儒军 张焱 章成志 茹永新 阎建民 梁进 王琛柱 李学宽 张亮生 刘立 蔣勁松 王春艳 赵明 曾庆乐 曾宇怀 梁建华 唐小卿 刘畅 王力 柳东阳 佟冬 蒋高明 王号 曹俊兴 王安邦 王芳 xqhuang colorfulll neilchau techne tuner tothinkit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