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zz193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zz1937

博文

要准确理解草原、草地与草甸的科学含义

已有 7647 次阅读 2008-10-5 10:2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1.       科学名词科学含义的准确理解十分重要

每一门学科的专有名词即术语和它的本质特征的解释即概念,对这门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它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可以这样说,一门学科的科学名词术语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该门学科的发展状况。。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曾经说过:所有的概念建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浩瀚的事实中探求意义,探寻一个概括的体系,把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特征包括进去。科学概念是从大量的科学事实中概括或抽象出来的,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可以提供组织和概括大量资料的智力节省办法中国在20世纪初已有专册词书出版,1918年成立科学名词审查会,开始有组织地审查名词,主要有医学、化学、物理、算学、动植物等名词。1916年中华医学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就设立了“名词部”。每年都举行医学名词审查会。1932年开始陆续有些学科成立学会,审查名词是各学会基本任务之一。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国立编译馆”组织审查并出版各种学科名词,直到

1949年共出版各种学科名词大约6o余种圆。这些名词工作代表并反映了那个时代科学技术的面貌,在当时都促进了国家经济、科教事业的发展。新中国诞生后仅半年多,在百废待兴的年代,于195052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之下成立统一学术名词工作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任主任委员。

2.       草原、草地和草甸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在地理学、生态学、植被科学与农业科学中,草原、草地和草甸都是广泛使用的科学名词。可是什么是草原?什么是草地?什么是草甸?在其科学内容的界定上却没有一个为人们公认的解释。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释。比如什么是草原?在公众中影响很大的《 现代汉语词典》(1979)关于草原的解释是“半干旱地区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此说有一定植被地理味道,但似乎不是十分严谨。说草原仅仅是在半干旱地区,这不全面。说是杂草丛生,不准确。什么是杂草?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杂草。只是这种草长错了地方。小麦在小麦农田里不是杂草,长在草坪里,就可能被认为是杂草。说草原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这有一定道理,因为在不同的草原类型中,确实有一类草原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这就是稀树草原。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对草原的解释差别很大。侯学煜是植被生态学家,在1988年出版的《植物地理》一书中,他说草原指的是生长在周期性水分不足而无地下水供应情况下的一些旱生或旱中生草本植物所构成的植物群落。

李博也是植被生态学家,他认为凡是由微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时以旱生小半灌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叫做草原(1979)。草原是“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带。”(李博,2000)。宋永昌关于草原的提法与李博略有不同,他说“草原是由多年生具有抗寒、抗旱并能忍受暂时湿润能力的草本植物,主要是禾本科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群落”(2001)。贾慎修是畜牧学家,他认为“草原是畜牧业的组成部分,具有生产意义,植被表现了直接的、最重要的作用”(1964)。而作者认为所谓草原是那种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主要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不受地表水与地下水影响而形成的地带性的天然植物群落。这里面至少包括5个意思:1,草原是天然植物群落;2,草原是地带性植被类型;3,草原植被在形成过程中不受地表水与地下水影响;4,草原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5,草原植被主要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对此,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认识十分不同。

而草甸一词与草原完全不同,它是指可在全国不同气候带下分布,形成于季节性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下的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的非地带性的天然植物群落。草甸一词至少包括4个方面的科学内涵:1.天然植物群落;2.非地带性植被类型;3.其形成过程受季节性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4.植物以中生植物为主。而草地一词,则泛指由低矮草本植物为主的绿地。它不是像草原、草甸那么严格意义上植物群落学上的概念,是植被中的一个类型。它可以是天然的草原、草甸、也可以是人工建成的草坪,因而意义较为广泛。上述关于草原、草甸、草地的概念,人们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生态学》(2004)把草甸与草地作为一个概念介绍给学生。他说:“中生草本群落通常称之为草甸或草地”。这可能有点问题。在农业科学工作者中间,草原与草地可能是等同的概念,在周寿荣主编的《草地生态学》中,其绪论中就说“温带草地或称温带草原”。最近(2006)由杜青林主编的《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在导言中就说“在我国,草原与草地的含义相同。”此说,显然值得推敲。因为在我国,对这两词是有不同看法的,至于在这本书中“草原即草地”那只是其中一说。在由孙鸿烈主编的〈中国生态系统〉(2005)一书中,则把草原与草地分开的。而〈中国植被〉一书,(1995)其植被类型中就只有“草原”“草甸”,而没有草地一说。这表明,作者没有把草地作为一种植被类型来看待。

作者认为,科学概念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应该力求把比较准确的概念介绍给学生,尤其在中学的教科书中,把比较准确的概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给中学生尤为重要,要让我们的中学生在他们开始进入科学殿堂的时候,就能有一个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450-41484.html

上一篇:组织青少年学生做好野外考察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恩师李连捷教授的点滴回忆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