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谨防“官员博导”中的权钱学交易现象

已有 2353 次阅读 2011-3-5 08:54 |个人分类:社会保障研究(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谨防, “官员博导”, 权钱学交易现象

谨防“官员博导”中的权钱学交易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35日发布

 

看到《政协委员杨春时:“官员博导”都该被清退》的报道(全文附后),我觉得时下权钱学交易现象是到了该认真清理的时候了,两年前笔者曾撰文《建议清理官员、院士、知名教授兼职现象》(目录附后),结果不甚了了。现在指望一纸提案来解决“官员博导”中的权钱学交易现象,恐怕难以如愿以偿。现在某些单位还出现了“官员争导”现象,官学通吃和管学联手现象相当惊人,长此以往,奈何?这种情况,我们还要“和谐”到何时?

 

 

*********************

政协委员杨春时:“官员博导”都该被清退

20110305 03:18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尹启元 杨芳

  

  委员提案

  商报北京消息(山东商报-山东新闻网特派记者 尹启元 杨芳)“官员当博导,学界政界通吃,败坏校风学风,必须清理和禁止”,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春时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他说,他已向大会提交了提案。

  现在全国有多少大学里“请”来了官员博导?杨春时说,具体数字没有统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设立了博士点的大学,大多数都有官员博导的身影。“官员博导可以分为两类,数量比较多的一类是官员给自己捞了一个博导的面具,用来博取名声附庸风雅,这种博导根本就不具备带领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另外一类是学者后来当官去了,这种也许有能力,但根本就没有心思和时间精力去带学生了,还当什么博导?”杨春时还进一步说,学校乐于聘请官员做博士生导师,是为了利用官员的权力为学校或私人牟取利益。

  杨春时建议,“官员博导”应一概予以清退,以后也禁止官员当博导,学者去当官了就自动终止博导身份和资格。

  2010626日,成都商报刊文,对一些高校聘请官员做博士生导师进行报道。报道称,在国外,高官卸任后才能出任校领导或教授;而且,对其学术背景有严格的审查,但在我们这儿,除了少数知名高校的一些院系能做到严格审查外,多数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聘请官员或教授是司空见惯的事。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1lianghui/content-4/detail_2011_03/05/4985514_0.shtml

****************************

*建议清理官员、院士、知名教授兼职现象,黄安年的博客,200926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136

*关于院士兼职话题答《科学新闻》记者采访,黄安年的博客,2009223(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774)

*院士兼职必须尽责,否则不要兼任—再谈清理院士兼职的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200927(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871)

*三谈院士兼职过多问题 ,黄安年的博客,2009316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674

*《学位》刊出专题:学术兼职思辨 , 黄安年的博客,200951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316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418877.html

上一篇:小议媒体报道两会
下一篇:我国最早出现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字碑

2 侯成亚 戴力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