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ing Slowly(风之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higu123

博文

妄论川大之精神

已有 3909 次阅读 2011-3-15 23:16 |个人分类:书生观点|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章, style, 浏览量, 杂志社, 高中生

题记:大约两年多之前写过一篇叫作《我的大学回忆及人生思考》的文章,将其发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忝被列为“精选博文”,现在浏览量已逾两千。曾将该篇博文发给川大文新学院王红教授,王红老师鼓励将文章稍作编改以投《川大人》报社,怎奈四体懒惰,到现在辜负着王老师的期望。后又有某面向高中生的杂志社编辑要求我将这篇文章修改并增加部分内容后投给他们杂志,但无奈笔力不胜,文章压缩修改两次终不能通过杂志社三审,遂不了了之,再次辜负了杂志社编辑的期望。上周又有朋友/前辈通过科学网发送短消息给我,要和我讨论川大的精神,让我不甚惶恐,暗忖自己之于川大如乳臭未干之小儿,怎敢妄谈川大之精神,但长久以来又觉得自己和川大的关系诚然已如母亲儿子般的骨肉联系,无论在校内、或者如今在校外,自己都从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处不断汲取着养料和精神,当别人愿意去问我询问的时候,我似乎有一种使命和责任必须去告诉别人我所了解的关于这所学校的事情,这样也才能不枉曾经有那么多老师给过我教诲,有这么多美丽的人给过我如此美好的相遇。于是在题目前加“妄论”二字免得自己无知无畏,更免得听者误信误传,也希望这次可以免于辜负。

 

      如果去问大多数川大的学生川大的精神是什么?无论他们是用生动俏皮的川普或是流里流气的京腔,无论他们是用朴实无华的山东话或是轻柔袅袅的吴地软侬,可以预见的是至少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毫不犹豫的用八个字完成一个标准的回答,那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于这个问题,用川大的校训做回答,固然简洁而正确。但如果细着往下看开来去,却又觉得这样的回答似乎只是道出了结果,并没有触及到会有这种结果的原因。于是下面的话将是我勉强根据自己的经历思索而得到的答案。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的王红教授被我和很多川大的同学一样一直亲切的称作“王老师”,也有很多人亲切的称呼她王妈妈。严格的讲,我并没有见过她,从没有在现场听过她一节课,更没有当着她的面喊过她一次“王老师”,我曾经有过的只是和一位同学一起将她给“北川中学”高三同学讲如何写作文的视频整理出文字稿,只是听这位同学给我讲王老师的故事,只是默默的看王老师的博客并偶尔留几句言,只是给她发过一、两次邮件而她都耐心的回复。

      我知道她的邮箱每天都会挤满来自四川大学不同专业同学各种各样的邮件,有的是关于学术问题的请教,有的是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有的遇到困难寻求老师的帮助,有的是告诉老师自己的现状,而更多的大概是对于老师的问候。我知道曾经有同学把打算自杀的想法告诉了王老师,最终王老师找到他帮助他走出了悲剧,我知道地震之后王老师上课第一件事情是告诉同学谁缺钱来她这里拿去用,我知道当王老师在论坛上看到学生大声吹嘘自己替人代考时表现出异常的愤怒。

      她,只是川大的一个普通教师,但我关于川大精神的回忆却是从她这里开始燃起的。这里并没有什么看似玄奥和过分严肃的东西,实际上这里包含的东西很简单,我想她是关于爱,是关于真善美,是关于纯粹和纯真。

      尽管我并非学文科的,但由于对文科一样爱好的缘故,关于川大精神的很多东西我都是从文新学院这里寻找到的,更确切的是通过大学期间若干次的讲座和若干次的蹭课,更多的则是通过文新学院各位老师的天涯博客。

      爱,的确被我们谈论了很久。但当我们经历了暗无天日学习的高中、看惯了功利主义的肆虐,却发现我们早已不会去爱。而川大,我感受中的川大,则是再次荡开了通往爱途中的尘埃。

      懂得如何去爱是伟大的,他让一个人脱离麻木和狭隘而存在,不再只关心自己的寸分得失,而是将爱投射给自己的亲人、朋友,投射给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和任何一个物种。懂得了爱,就懂得了怜悯,就懂得了为了世界而存在,就不再只关心自己,而他从此必将开始关心全人类。我想,这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要包含的核心。

     于是,我想起了七十多岁退休了依旧每年招一些同学在川大提供给他的实验室跟着他学习的电气学院教授尹可华老师,是他每次上课都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做科研要踏实,是他自己出钱给我们买试验设备让我们实验,是他请我们吃饭、带他家里的食物给我们吃,说是我们正在长身体需要吃好。

     而我也知道川大如此多的老师经常会把他带的研究生带到自己家里面去吃饭,我也知道政治学院的肖旭教授每次见了其他老师总会把她学生的优点向别人夸了又夸,我知道我是如何在心理学家格桑泽仁老师的课堂上慢慢扫去了内心的自卑,而这所学校每个周末的讲座会是如此之多......

     我不知道的关于川大的东西很多,我所知道的关于川大的东西太少,但如果可以总结的话我希望川大的精神就是一种因为爱而产生的对于自身修养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于民族命运的格外关心,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人文气息和人文精神吧。

     我想至此我依旧所知不祥......

    

 

后附我两篇相关文章的链接:

【1】《我的大学回忆及人生思考》: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9051&do=blog&id=316476

【2】《我曾从一棵大树下走过——记尹可华教授》: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9051&do=blog&id=318260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9051-422833.html

上一篇:一水之隔——在同里
下一篇:母亲、我与孤独

0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