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台湾近海惊见巨型地震鱼 民众忧心可能发生大地震:资料对比

已有 3581 次阅读 2011-4-7 18: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日本大地震, 海平面变化, 地震鱼, 台湾海峡

台湾近海惊见巨型地震鱼 民众忧心可能发生大地震
2011年04月07日08: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苗栗县龙凤渔港谢姓渔民,6日上午捕获一尾长达3.8米、重29台斤的皇带鱼。图片来源:台湾媒体

  台湾竹南镇龙凤渔港谢姓渔民6日在苗栗近海捕获一尾长3.8米、重29台斤(1台斤=0.6千克)的皇带鱼,旋后以1万元新台币卖给附近海产店。而民众则忧心台湾可能要发生大地震。
  据台湾媒体报道,皇带鱼俗称地震鱼,属深海鱼类,台湾西部海域鲜少有捕获纪录,承购的海岸线海产城老板颜腾煌表示,皇带鱼肉质与一般白带鱼差不多,煎、煮、炒、炸都可以,这尾大概10桌客人也吃不完。
  餐厅赖姓厨师说,这尾皇带鱼是龙凤渔港首次捕获,可能是日本大地震后,逃难才迷途游到台湾海峡来,也或许台湾也要发生大地震了。(中国台湾网 冯江)
http://tw.people.com.cn/GB/14327976.html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2011-4-6 15:41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杨学祥
 
    利用两个月的GOCE观测数据,ESA在图1给出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在这张图上,菲律宾、台湾、日本处于海平面的最高值,高出基准1.4米。在海水的重压之下,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特大地震就事出有因。
    拉尼娜事件在2010年7月形成,在11月达到高潮。在拉尼娜事件中,强劲的赤道东风将东太平洋表面暖水吹到西太平洋,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西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并形成海平面的西高东低态势,由此产生的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一般为40-60厘米。卸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上升,加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形成大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在拉尼娜事件中地震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潮汐震荡的幅度60厘米,增强了跷跷板运动的强度。

  图1  2010年10月17日绘制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图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430586.html

上一篇:地震致日本列岛“部分沉没”:重视警告接受教训
下一篇:日本发生7.4级地震和潮汐组合、海平面变化对比

3 杨华磊 周华 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