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tian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tiansheng

博文

“公梨”、“母梨”的称呼由来

已有 7628 次阅读 2011-5-11 00:35 |个人分类:淮河文化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永不分离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对年轻夫妻,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挺好。不知从哪年起,院子正中长出了一棵梨树,从此两人成天吵架拌嘴,感情也日渐疏远。请来风水先生破解,先生曰:“框中有木读为困,忌讳也……院中有梨,怨中有离呀!”夫妻俩也都是针尖对麦芒的人,离就离,谁怕谁呀?于是房屋家具均分,柴米油盐秤称,唯独这棵梨树,果实虽满挂,但不到成熟季节,实在难分。

家族之事,闹到祠堂,辈分最长的李老太爷捻着胡须想:这真是个难题呀!于是亲自来到院里,围树转了几圈,对着梨子仔细一瞅,心中突然开朗,张口说道:“这样吧!嘴上无毛,说话不牢,今天我拍板了,凡是屁股门上有毛的梨子归男人,周边光滑的归女人,秋分下梨,就依此办!”左右族人凑近一看,呵!这梨子还真分成两样呀,估摸一下,有毛无毛相差不多,纷纷赞同李老太爷的说法和做法。

秋后,夫妻俩下梨,遵照规矩,分出公母,互不扯皮,安然相处。

第二年春天,干旱无雨,清明过后,丈夫一看梨树,怪了,今年长毛的少,光口的多,心想这下吃亏了,于是又去找李老太爷,李老太爷回答干脆:“不行!我的话虽说不是圣旨,也不能今改明改的,还按原来说的办!你要公梨,她要母梨,别欺负人家娘们儿……”丈夫左思右想:什么公梨母梨,你又没写下字据,到时候我先下手为强。秋分后,丈夫及早把光屁股的梨子下完,妻子见了,大吵起来,祠堂里解决不了,就告到衙门,县太爷收了丈夫的贿赂,拍案叫道:“你瞧!这光秃秃的才应该是公梨嘛!男人都是秃麻蛋。长毛的,明明是母梨,妇道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至今,到底是公梨脱萼,还是母梨脱萼,一直没有说清。其实,男女之间的事,是没法说清的。据传,当年丈夫多卖的那几两纹银,又都买了些胭脂粉等物送给了妻子,后来两人渐渐和好。有首童谣记述了当时的情况:“待到秋来八月八,两口子下梨往家扒,男的都是‘光葫芦头’,女的个个‘挽簪把’。梨子离树不离户,(也有说‘不离囫’的)老婆子离婚不离家。”

砀山一带“离婚不离家”的风俗,也是从那时兴起的。因为梨子较贵,女的不舍得离开,所以在家守着。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22-442793.html

上一篇:香水梨的传说
下一篇:致歉

3 刘洋 何宏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