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镜子的话题》

已有 2526 次阅读 2011-6-9 17:33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视野, 镜子, 视角, 分辨率, mirror

《镜子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09/2011 02:16:16

“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五件里面 ,望远镜、显微镜虽然有“镜”字,但是一类仪器,比另外三种在结构上要复杂得多,价格也昂贵得多。提起“望远镜”大约更多的人是联想到军用的“双筒望远镜”,洋文叫做binocular,不是“望远镜”的正宗。正宗的“望远镜”是指单筒的,洋文叫做telescope。与此相对应的显微镜的洋文叫做microscope。scope的本意不是“镜”,而是“景”=视野,相当于森林的景观。一旦tele了,micro了,就呈现出看树木的境界。一般光学仪器,在设计上为了能更好地看树木上的微细结构,就不得不牺牲一下视野的大小。高分辨率与大视野是二律背反的两个指标,这个约束是来自不确定性的原理,不可逾越。

又要高分辨率与大视野,一个调和的方法就是变焦镜头的技术。这个技术是用一个镜头(组),通过变焦,实现看局部的长焦距接近景和短焦距看宽视野的选择。在今天,这不算是什么高科技了。但是在这个技术出现的几十年前,电影、电视的摄像都是通过切换镜头或改变摄像的距离来实现近景和远景的。

为什么接近了就能看得清楚?就能看到细部?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好回答。或者说,一般人的回答都不得要领。物理上的答案是接近了观察对象视角就会变大,而大视角对应着高分辨。这里需要区分两个事儿:大视角和大视野的不同。从原理上说,视角与距离没有关系,而视野则与距离相关。因为同样的视角,观察对象的距离远了,范围就变大了。

有个常规的说法,叫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物理上实现这个说法的技术叫做CT——通过X光线对物体不同角度的投影,以及对这些投影的计算,得到一个完整的3D物体内部结构图。由此可见不同角度观点的意义。

人们对理解“角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角度的单位叫“弧度”(糊涂),从说法上就搞不清楚。所谓听取不同意见,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保持视野也是个十分重要概念。比如说看美人的图画,不把视野放在整个人脸(体)上的话,也就无所谓美了。

搞研究的人口中,用到显微镜的多,用到望远镜的人少。因此,望远镜的价位就要远比显微镜要高。最贵的电子显微镜不过一百万刀的档次,而最贵的天文望远镜就要再贵几百倍。要这么昂贵的天文望远镜干什么用?据说是要编宇宙的故事。那些人嫌编人类历史的尺度太渺小了,要玩儿就要来个大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问题是“几十纳米的三维分辨”的母本大小如何?只怕是比1微米都小。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09/2011 21:24:54

如果对mm级的样品能看到100nm,镜某都可以不悲观。

过去 开发道具是与观测对象天然“匹配”、天然“偶合”的。而今天的道具开发就有些脱离、偏离了与观测对象“匹配”的思考。

从阶层的思考看,缺陷尺度缩小后,其数量就必然要按指数率增加。抓平均是个统计的办法,其结果有中心法则的保证。而看个体,偏差的幅度会很大。看到了,但很可能不可信。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53369.html

上一篇:“多了就不一样了”的定理应用于石油产品
下一篇:“直观”的不可靠?——单晶硅中的点缺陷的话题

2 吴吉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