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教育解释(1)

已有 4195 次阅读 2008-11-19 22:09 |个人分类:思孟读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教育, 读书

余孟孟
    
——读德国教育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的《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世界上的事情,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但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都是关于人的事情。人的事情,虽也繁复,大致而言,却也无非行与思二事而已。行,即行为或行动;思,即思考或构思。行与思,最初是消融在一起的,行即思,思即行。随着人类行事方式的复杂化和思维运作的条理化,行和思的关系便逐渐淡远了。行,依然是在思之下的行,但远离了专门之思的伴随;思,依然是关于行的思,但往往也热衷于为思而思。

关于培养人的事情,即教育的事情,也可以从行与思的角度来看。教育首先是一种行为,并且是人类行为。和其他的人类行为如饮食,睡觉,社交等相比,这种人类行为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意向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使用“教育行动”一词似乎更趋于准确。

教育史研究表明,教育行动存在于人类所有社会当中。不仅如此,人们关于教育行动的思考几乎同教育行动本身一样,在原始社会中就产生了。那时的教育之思和教育之行往往是“两事合一事”,交融在一起的。然而,行虽笨拙,思虽朴素,但关于教育的最基本的问题却都涉及并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关于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理想人格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即教育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问题。这也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无法回避和漠视的“教育大问题”。正是在思考这些以教育大问题为中心的诸多教育问题的过程和流变中,“有关教育行动的规则被制定出来”,有关教育思考的结果被纪录下来,并一直流传下去。正是在时间维度上漫长的流变,那些规则和结果作为人类认识和思维教育问题的成果,逐渐被筛选,被充实,被改造,被整合,从而由教育经验发展到教育思想,再到教育理论,最后到教育学(刘庆昌教授对人类教育认识历程的总结)。这是教育知识的形态发展,也是教育之思的生命历程。

教育之思的成果,即教育知识,被要求应是能指导教育行动的。也就是说,这些关于教育的知识必须是教育行动前提的有用知识。那么,教育行动本身的构成要素成为教育之思的思维对象,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从而就是产生了不同领域的教育知识。这种有用的,能规范和指导教育行动的,或曰实践型的教育知识,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三大域:
1.理想域。即教育规定的受教育者要达到或接近的理想人格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关于教育目的的知识。
2.人域。即教育行动领域中有关人的知识。这里的人域又可分为两个次域:受教育者域和教育者域。也就是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这两方面的知识。
3.物域。即有关教育手段,方法,组织,工具等知识。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121-47517.html

上一篇:精彩的开场白:民国大师来上课
下一篇:记忆深处的歌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